1月5日,达州市民扎堆在五里店熏制点熏腊肉,市民“全副武装”用上了浅水镜、口罩、围巾等物品。(1月6日中国新闻网)
春节将近,广大市民又开始为年货忙碌,香肠、腊肉等腌熏制毫无疑问成了主打品。腌熏制食品由于其风味独特且易存储,因此备受市民所喜爱。然而,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背后的代价却是环境污染。
虽说雾霾天气长期笼罩,并非全是熏制品之过错,与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的原因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熏制品的烟雾排放也为槽糕的天气添上了一笔。对此,2014年达州市环保部门曾下狠手,出台了“全城禁止熏制腊肉”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的出台,立即引发了市民的强烈不满。为了平息众怒,2015年放开禁令,采取了“退让政策”同意熏制腊肉,但在必须在其规划的4个熏制点内进行。此举无疑是职能部门人性化的表现,但是人性化的背后是否又有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规划作为支撑呢?
根据媒体提供现场图片,熏制点现场烟雾弥漫,市民不停地在揩拭着眼泪,甚至有的用上了浅水镜、口罩、围巾等物品“全副武装”,如此看来防制效果显而易见。制点设计的不合理、烟雾收集的缺失等等因素,造成污染不仅没减少,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将分散熏制的市民集中到一起,看似将多处烟雾排放降低为4处集中排放,但其污染实质性并的减少,甚至由于集中的原因造成烟雾浓度过大,反而不利烟雾疏散,从而加重了污染。
既满足于民,又保护环境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因其执行过程中由于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的缺失,使得治理仅仅是疏于表面,实质并没有改变,要真正做到防治,还需对症下药。
集中收集,科学处置。烟雾排放无疑是最大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烟雾统一归置到特定容器内集中处理,并通过专用的设备对烟雾进行净化,实现达标排放。
依托科学,改进设备。熏制设备的制造过度烟雾的产物,改进也是势必的。民间是广大的人才市场,不妨采取奖励机制,吸纳人才和金点子,对设备进行创造与改良。依托科学的手段,实现烟雾“零排放”。
广泛宣传,健康饮食。熏制食品其本身存在影响健康的不利元素,过度食用会给身体带来危害。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平衡熏制食品的食用量,提倡健康的饮食方式。此举无疑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烟雾的来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提倡不等于绝对禁止,饮食方式的改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相关部门要有绝对的耐心和毅力。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养分。保障空气质量,还生活一片蓝天白云,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科学管理,同时也需要全民的鼎力支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真题及答案、最新资讯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