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力导向,要求更高
2017国考大纲依旧强调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同往年相比,关于能力的阐述一字未变。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务员做好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考查对象。
申论考试的能力导向,意味着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能力需要在材料和题目设置中体现出来。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认为,能力与题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非完全一对一的对应,题目可能是对某几项能力的综合考查,只是有所侧重)。下面结合一些真题实例,对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读。
(一)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以给定材料作为作答依据,熟读、读懂给定材料是头等大事,因此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所有考生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一题,要求考生“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这就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2”的内容,提取问题、建议要点,否则无法准确、全面地进行作答。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要点的基本概括后,再对要点分类归纳,组织答案。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第三题第2小题要求考生“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资料中包含的要点繁杂,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概括理由,继而按照赞成、反对的不同理由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能力,势必难以准确理解材料内容,造成失分。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级职位测查的重点,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鲜明。即按照题干要求,综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且鲜明表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作答要求为“观点明确”,这就要求我们作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亮明观点,继而结合材料对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应能够恰当地运用理论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论证说理所要使用的论据。随着我国政府转型升级的浪潮,一言堂的决策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今的公务员需要运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大家的认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有着“有理有据”的明确要求,即是将这一工作趋势化运用到题目之中的表现。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工作实际,近年来国考对这一能力愈加重视,通常以贯彻执行题为考查载体,且比重较大。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考查了导言和讲话稿;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考查了简报。
面对日趋灵活、不断创新的考查形式,考生在备考贯彻执行题时,不应局限于掌握党政机关公文,还要掌握工作事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新闻传播文书。
(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标,而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要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通常以提出对策题为考查载体。但从2013年开始,国考便没考过提出对策题,通常通过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及文章论述题来考查该能力。
虽然这几年国考没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不能排除2017年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作答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勿套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联系实际。文字表达能力一般通过文章论述题予以展现,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文章论述题出现了联系社会现实、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要求。考生在写作中,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认识,分析、论证观点。
第二,语言流畅。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都出现了“语言流畅”的要求,为此,考生要熟练运用规范语言,顺畅表达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逐年提升,在要求联系社会实际、语言流畅的同时,更附有“见解深刻”、“思路清晰”等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不断提高训练标准,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