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在国考和省考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类题目中,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观点”、“观点偏颇”或“观点模棱两可”。今天,考试吧为广大考生详细剖析如何巧得综合分析的观点。
综合分析题目的评分标准中,往往有“观点明确”。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观点正确,即提出的观点应与材料观点一致,不能含糊不清、立场不坚,应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第二层——位置明显,即将观点放在答题开头。就其关系而言,观点正确是基础,位置明显是保障。故而,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得到正确观点。
1.“关键词汇”巧提醒
【示例1】 据“资料三”所述,杨成毅被免职并引发各方热议,请阐述你对此的看法。
所谓“关键词汇”,是指专家学者、领导人、学术论著等词汇。对于“杨诚毅被免职”,考生切忌主观发挥,大肆挥洒自身“同情”。需立足材料清仁乡乡长、清仁乡党委书记、芦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芦山县抗震救灾督察组的看法得到观点。此类“领导人”出现较多可比较谁更“权威”。诚然,相较“乡”而言,“县”级别更高(芦山县抗震救灾督察组是该乡的地震救灾督导“领头人”),应遵从芦山县抗震救灾督察组“杨成毅抗震救灾工作不利,责任心不强,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失误,决定将其免职”和芦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杨成毅主要是没有按照我们的规定在相关的地点工作,这就是违规”的观点。兼顾两点,突出重点,故“杨成毅即便平时工作努力,但地震被免职无可厚非”。
2. “言语倾向”巧暗含
【示例2】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
“给定材料2”中,“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的观点可谓“百转千回”,但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把握其中言语倾向,就能得到正确观点。在阐述新技术对农民工积极作用时,G教授用到了“曾经”、“可能”、“按道理来说”、“理论上说”、“只是一定程度或相当程度”等词汇,而用“但经过实际研究”、“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等词语,表明新技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有限,实际作用并无理论大。“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说明“新技术虽有利于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但目前尚未穿透”(考生若断言能突破社会结构屏障,就是“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目前的作用)。
3. “政府角度”巧借力
【示例】 结合“给定材料”,谈谈对“丰产不丰收”的理解。
当材料中无权威词汇和言语倾向帮助考生把握命题人观点时,可巧借政府角度得到正确观点。粮食产量丰产,但粮农并未获得经济丰收,不仅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也让我国大量从国际购买粮食,违背国家独立自主的粮食方针,政府肯定不希望此种情况出现。由此看来,这种现象是“非正常现象”,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考试吧提醒大家,当你得到正确观点后,只需将其放在作答开头即可。故而综合分析之“观点”并非考生自己观点,而是材料巧妙暗含。希望以上讲解能帮助考生作答此类题目时当个“明白人”。祝一举成“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