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冬日里,我们迎来了热火朝天的上海公务员考试。在申论考试落下帷幕之际,及时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上海作为公考领域的一员大将,历年考题均难而不偏,深而不冷。今年,更是将导向性与考查力发挥到极致,在主题、材料设置、题型等诸多方面均做出了不小的突破。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题命制——核心彰显“上海精神”
关于作文主题中的“海纳百川”,我们不难窥探。习近平同志曾经对上海城市精神有这样一段阐述:“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这一次,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聚焦“上海精神”,聚焦“海纳百川”,用极具“上海特色”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上海文化”。
关于作文主题中“契约精神”,其实也可以预见。早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先生曾经在题目名为“从历史地理解读上海”的演讲中提出:上海海纳百川是机制使然,尊重契约。先生指出:上海文化的“海纳百川”深层次的解释即是上海形成了可以称为中国水平最高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在上海来,无论是穷是富,相对来讲会得到比较公正的竞争环境,上升的空间很大。由此可见,契约精神已经成为上海实现海纳百川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次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聚焦“契约精神”,正是想要向对广大考生传递“契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给定材料——深度聚焦“上海文化”
从材料内容组织来看,往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中本地材料出现的概率非常大,今年也是一样,试卷中出现了“上海石库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上海本地的案例材料。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标识,也是“人文之城”的魅力之源。在“上海文化”中,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这三种文化相互交融,深深地植根在上海城市日常生活中,植根在上海市民性格中,百姓日用而不知,共同构成国际大都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上海建设“人文之城”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与厚实的支撑。
三、题目设置——依旧延续“上海特色”
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题目设计采取“分析+对策+概括+作文”的命题形式,整体延续传统,兼有小幅度创新。客观题均没有明显标记材料范围,作文针对整篇材料命题。
第一题为关系分析,据考生回忆,要求考生对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关系分析是我们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近两年的常考题型,但之前均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次稍有创新,是三者之间关系分析,作答难度稍有增加,但紧密结合材料也不难作答。
第二题为提出对策,据考生回忆,要求就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提出措施。此类提出对策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根据现有的材料,找出相应的关键材料,对应提出对策措施即可。
第三题为归纳概括,据考生回忆,要求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概括,此题较为简单,限定了材料的作答对象,在材料中比较容易找到对应材料,通过材料梳理,对相关要点进行罗列即可。
第四题为申发论述,据考生回忆,要求以“契约精神与海纳百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本次命题的特别之处在于作文题干有一句话:“海纳百川是上海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样的题干书写方式与以往有大不同,但在整体作答上不会有大的影响,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充分结合给定材料,对材料的所有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与“契约精神与海纳百川”相关核心内容即可。
综上所述,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申论试卷(B类)从“上海精神”入手,紧密联系“上海文化”,极具“上海特色”。专家认为,考生无论是在阅读材料还是作答题目时均需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背景及相关政策,对申论题目认真做答,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公考梦”。另外,关注热点、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是助你圆梦公考的锦囊法宝。愿各位考生更加勤奋努力,期待在面试中更美丽的相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