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民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日报杭州1月27日讯 民生,不变的热词;民生,永恒的话题。今年省两会,就业、社保、交通、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都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
怎样看待当前的民生热点和难点,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接下来有何实际举措?今天,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专门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社会保障更给力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每个人都渴望沐浴社会保障的温暖阳光。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方案。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价格补贴机制。
“针对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救助,这是民生保障的基本,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省民政厅厅长尚清说,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在册低保对象67.54万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476.8元和350元,平均补差分别为333元、206元,两项标准及城乡之间均等程度均居全国各省份首位。接下来,我省将以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为主要目标,实现社会救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普惠的社会大福利、城乡一体大救助、民政基层社会管理大协同、军地军民发展大融合、优质高效社会大服务的新格局。
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朱绍平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事关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民生保障工程。截至去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07万人,参保率95%以上,全民医保大格局已经形成。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我省医疗保险工作作出部署,省人力社保厅将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广以杭州市为代表的“2+1”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确保全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60万人,城镇居民政策内住院报销水平巩固在70%以上。同时,积极推进“阳光医保”工程,规范医疗行为,实施控费控药,开展县级试点,确保群众的“保命钱”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