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来自于对我们党前途命运的深思远虑,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勇于迎接考验、在胜利面前争取更大胜利的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还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从严律己,矢志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论时空如何变化,我们党都能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随时迎接各种挑战和考验,向人民群众递交合格的答卷。
“赶考”能不能合格,关键在于平时功课做得怎么样。1949年3月,党中央“进京赶考”,毛泽东同志深刻洞察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誓言进城后决不当李自成。共和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的中国百端待举,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
在其后道路坎坷、挑战不断的“赶考”中,全党同志始终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使之成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作风保证。正是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保证,我们党才能在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以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郑培民、王瑛、沈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考生”。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意味着共产党员从举起拳头宣誓那一刻起,就必须确立“赶考”意识,自觉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之下。“赶考”过去合格了,不能代表将来也合格;上次合格了,不能代表下次也合格;一次合格了,不能代表一生都合格。“赶考”是每个共产党员必修的政治课,也是一项需要长期不间断做的功课。
当下,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已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党的干部在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可以说,新的“赶考”难度在不断加大,考不过去,就会被人民群众淘汰。所以说,如何从包围中突围,如何从挑战中发展,关键是不断强化“赶考”意识,时刻保持“赶考”状态,做到常备不懈。
“赶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永恒功课,它全程伴随着我们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