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专业知识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回归图书馆,少染些官气,需要学生自觉,更需要社会给力。
我的一个朋友近来很郁闷。大学毕业时,求职很不顺,迟迟不能为用人单位相中;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总是不能进入状态;后来又开始频繁跳槽,心态也越来越浮躁。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找工作。
是他个人条件不好吗?读大学时,他身上的种种光环曾经让许多同学 羡慕——班长、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学生时代能当的“官”,他几乎一个不落;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大学里能拿到的荣誉,他几乎一样不少。在外人看来,如此优越的条件,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
与学生时代的“风光”相比,职场的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可能很多,但根据我的了解,本领不足应该是主因,而本领不足则来源于学习不足。
以我这位大学得意、职场失意的朋友为例。“忙”是他大学时代的真实写照。忙什么?忙着跟老师搞好关系,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忙着跟同学搞好关系,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在他看来,“读书无大用”,“关系学”才是真正的学问,“荣誉簿”才是真正的成绩。于是,在最应该求学求知的年份里,他实在挤不出时间去学习,也懒得去学习。但是,临近考试时,他总能找到老师要高分、拿学分;争夺荣誉时,他总会找学校表功绩、求名额;社团竞选时,他总要拉帮结伙、甚至大摆酒席。最终,当一个个争来的光环照耀头顶时,他也自我陶醉,觉得自己是能人、强人。但残酷的现实却将这一切击个粉碎。
我这位朋友的经历并非个例。
除了读书,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应该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和各种社会实践,无疑是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正如农民的主业是种地,教师的主业是教书一样,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专业知识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偏离主业,热衷于“当官”,沉浸于追名逐利,则是本末倒置,最终将得不偿失。
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并非个例。一些学生一入大学,便将“当官”视为“第一要务”,青春的脸上透出不该有的官气,对上阿谀奉承,对同学颐指气使,官场文化在一些大学生中颇具市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责任不全在学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奖学金评定,还是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学生干部往往得到特殊关照;少数用人单位也存在选人不论学识,用人不讲本事的现象。于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一些学生开始在这方面挖空心思。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一些学校干脆实行班干部轮流坐庄,一个班出现十几个班长的现象并不鲜见,即使没当上班干部,一些学生毕业时也不得不添上“干部”身份。
因此,让学生回归图书馆,不仅需要学生自觉,更需要社会给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难得的积累期,正是系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黄金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你积累有多厚,走得就有多远。切不可早早陷入俗务,甚而沾沾自喜,那样短期也许“混”得不错,但也仅仅是“混”而已。
学生时代还是要有正确认识,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