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不合理用药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带来健康隐患。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有一半的药物被不合理应用,使病人产生耐药性甚至严重伤害。在中国,不合理用药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输液8瓶,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不合理用药根源何在,民众用药有哪些常见误区?
“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13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日在北京启动,主题为“合理用药”。据介绍,合理用药的概念主要包括安全、经济、有效等基本原则。长期以来,中国的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介绍说,从药品的生产、经营、处方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隐患。她说:“有些医疗机构受以药补医机制的影响,大力采购医保政策外的高价药品,出现常见病使用昂贵药、营养药,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现象。公众缺乏自我保护和相关知识,稍微不适就要求输液,打针吃药,形成药物依赖,有些患者误认为药价越高,疗效越好。有人长期囤放大量药品,甚至受潮过期变质还在继续使用。”
张淑芳还说,有些药品生产企业热衷于高价药生产,不愿意生产疗效稳定,质优价廉,临床急需的常用药品;个别企业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甚至将变质过期的药品改头换面推向市场,危害民众健康。
不合理用药,轻则会造成毒副作用和过敏等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此外,滥用抗菌药物还会导致细菌耐药,造成“无药可用”的局面。为了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从2011年开始卫生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滥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滥用抗菌药物整顿行动,进一步规范药物临床应用,防止药物滥用,目前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孙咸泽介绍说,药监部门也在药品生产和经营领域,完善监管机制,开展市场整治,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孙咸泽说:“最近,我们在全国开展了打击药品违法生产和经营的专项行动,针对药品安全领域发现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多项措施,构建了药品安全规范化制度化的格局。”
目前,民众用药安全意识薄弱,用药基本科学知识相对不足,还存在不少隐患。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药品领域专家和监管部门计划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开展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合理用药,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说,民众应当养成科学用药的好习惯,避免用药的常见误区。张淑芳说:“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不擅自购买使用处方药。特别提醒公众,儿童老人孕妇等患者应该用药谨慎,从事驾驶和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应该严格规范,按照说明书存放药品,不使用过期药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公众,一般的感冒发烧由于人体免疫力作用会自然痊愈,无须服药。而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也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使用中药也需要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