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这几天,一则“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达25%”的消息引来轩然大波。消息称,“2013年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进入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这些学生都曾是高考高分考生。”因此,“学生和家长要意识到,国外教育宽进严出,成功申请名校,不等同于就能顺利毕业”。
人们在对竟有四分之一的中国学生从名校退学震惊之余,对这个数据是否靠谱发生疑问。专家和媒体经多方探究,发现确实存在个别学生中途退学、转学的情况,那是因为美国大学并不像中国高考那样“一考定终身”,转学和转专业乃寻常事。另据调查,这个“25%退学率”的数据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源自《南方都市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中某教育集团总裁的说法,但具体来源不详。而据诸多教育专家和留学专家分析,美国主流门户或新闻网站并没有发布类似消息,数据来源缺乏权威性,因此并不认可这个数据。
现在,新闻报道中引用各种数据的现象愈来愈普遍,这本来是好事一桩。数据也是事实,新闻以事实说话,当然应当将数据作为事实来引用,以量化的数字强化新闻的说服力。一个恰如其分的数据,可为新闻平添亮色。不过,这些数据理当有权威的出处,可靠可信,准确无误,不然就会扭曲事实,误导公众。这些年来,由于数据的失实,造成新闻失真的案例不胜枚举。上述“25%退学率”的数据仅是一个近例。因此,在引用数据时务必认真仔细,学会分析与辨别。我们的记者编辑,太需要这种本领了。
曾有报道称,虽然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早已经突破4亿,但是手机上网速度慢、资费贵让国内用户高喊伤不起。为此引用调查报告数据,称“中国内地用户月均上网费用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0多倍,是我国香港地区的上百倍,网速却还不及人家的一半”。果真如此?经查证,这些数据源自2011年底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这份调查指出,宽带费用方面,全国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美元,中国内地网民实际每月为1M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这份调查公布以后,曾引起业界的强烈质疑,而在有关手机上网费用的报道中,这些数据又被以讹传讹,同时,“固网宽带”的资费标准也被偷换成了“手机上网”,即移动宽带的资费标准。据电信分析专家分析,这些数据不靠谱,实际上我国的月上网宽带资费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而网速差距明显。但这些不靠谱的数据,却迅速引发网友对内地宽带现状的热议,不实数据被广泛传播,造成更大的误导。
按照新闻主管部门的要求,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民意调查结果的刊播制度。刊播涉及民意调查的报道,要使用权威规范的数据来源,谨慎使用网络调查、民间调查、市场随机访问等调查数据,报道中要说明调查的委托者、执行者、调查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客观反映调查结果。这应该就是媒体的“数据规范”、记者编辑的“数据素养”。
据专家解释,数据素养是人们有效且正当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和数据的一种意识和能力。数据素养包括5个维度:数据意识、数据获取能力、分析和理解数据的能力、批判和反思精神、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凡新闻工作者,包括采访任何领域和条线的记者、任何媒体及其版面、频道、频率、节目、专栏、专题的编辑、任何媒体任何层级的新闻报道的把关人,都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数据素养。惟此,方能坚持记载、发布确凿可信的数据,防守、杜绝可疑数据被讹传,在新闻志上、在每一部类的史册上留下真实的印记,对当代极端负责,也对历史高度负责,这也才不枉为称职的“时代记录者”、“历史起草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