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众所瞩目,人们对关键时期召开的这一重要会议期待殷切,那么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非常直接地给予了令人振奋的回应。60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和目标,勾勒了下一步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体现了对国家命运历史担当的勇气和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来一个清晰的信号,改革重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改革不可逆转,它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统筹兼顾全面展开。面对滚滚的改革浪潮有三种心态值得注意。
一种是等待观望。一个时期来,对于改革的争论十分激烈,面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污染、消极腐败多发、公共服务不足等等,社会各界有着不同的判断,有人以此作为理由,把它归咎于市场化改革,意识形态的争论也造成了人们对于改革思想认识的模糊;此外,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出台的所谓的“改革措施”,给社会公平带来损害,导致改革被污名化,使得有的地方人们谨小慎微,不敢提改革,不愿搞改革。
一种是敷衍应付。在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中,形成了复杂的利益群体。改革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断探索的改革过程,也是利益不断获得同时不断调整的过程。面对进一步推进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一些人不可避免地存在担心既得利益受到影响的思想顾虑,以至演变成行为抵触,采取虚与委蛇的方式拖延改革。
一种是冒失躁进。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不仅指的是国家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对每个地方出台具体改革措施、进行改革实践统筹兼顾的要求。改革要做到“堵”与“疏”结合,“破”与“立”并举,既要胆子大,敢闯敢试,体现推进改革的非凡勇气;同时要步子稳,谋定而动,减轻改革的震荡,体现把握改革节奏的高明智慧。
言易行难,是每个地方面对于推进改革的感受。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每个地方,每个系统和部门都应充分认清改革形势,主动改革,积极改革,把改革作为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历史机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