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为了分流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市卫生局11月29日透露,在北京市区域内全面推广医联体服务模式。到2014年六月底前,每个区县至少有一家医联体签约并运行,2016年12月底前,争取达到居民全覆盖。
医联体由大医院“牵手”小医院组成,由三甲医院牵头,联合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建设医联体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不是一味地集中在大医院。目前,北京已经有朝阳医院、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多家医联体。
市卫生局11月29日公布《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分三个时间段逐步推进医联体建设。
从11月起到2014年6月,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六城区,每个区实现两个医联体的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以朝阳区为例,按照医疗资源和行政区划,该区计划将全区分为北部、中部、东部、南部4个片区,原则上由安贞医院、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垂杨柳医院担任4个片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朝阳医院为核心的朝阳区中部医联体去年成立,这是全市的首个医联体试点。而以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为核心的东部、北部医联体也将于近期成立。
从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一年时间,为医联体扩大推进阶段。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六城区,按设置规划进行推进,每个区实现3个以上的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1至两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各区县将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顺畅的医联体保障和服务。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各区县将按照本辖区内医联体设置规划,对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医联体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核心医院或三级医院的社区居民首诊率逐年下降,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
为了解决目前医联体运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市卫生局将研究完善康复护理体系建设,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接转长期住院病人或疑难病人的积极性。市发展改革委将配合康复护理体系建设,研究相关价格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