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算盘的奥妙
有的地方,小孩“抓周”时如果抓到算盘,就预示着他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之业”。
你知道药铺的算盘为什么这么长吗?这是因为药店店员在计价时,需要把每味药的单价与重量用乘法算出来,再随手加在算盘上,累计成总价。北京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应记得这个场景:在同仁堂药店10多米长的柜台上,从中间到两端满满固定镶嵌着一架大算盘。一列排开的营业员,每人左手拿处方,右手拨算珠,那场面着实令人惊奇。
其实,珠算自古就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红楼梦》里贾迎春做的一首灯谜诗,谜底就是“算盘”。这首诗隐喻了迎春命运多舛,也昭示了贾府最后的衰败。但是用“算盘”来做灯谜,也说明它当时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不可缺少的物件。
在电子计算器普及之前,只要有现金交易的地方就有算盘。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算盘在一个家庭中不仅是比较金贵的物件,也代表了家庭的财政大权。一把算盘由祖辈传给父母,再从父母传承到子女手中,代代相传的古老算盘也在传承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有的地方,小孩“抓周”时如果抓到算盘,就预示着他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之业”。算盘,不仅是老百姓的日常计算工具,更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老的珠算传承千余年,与之相应的珠算文化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珠算的诸多元素作为象征符号多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域。人们常把精于算计的人称为“铁算盘”;一些地方在新嫁娘饰品上也嵌有算盘,希望新媳妇善于理财;而“如意算盘”更蕴藏着顺心遂意的期许。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快速普及,珠算的计算功能退居次要地位,但其教育功能仍被不断挖掘,文化价值得以接续。在珠算基础上创新发展起的珠心算,有开发儿童智力的独特作用,深受珠算爱好者的欢迎。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吴宇恩说,珠心算是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第一位导师”,受益终生。“我现在要做很多实验,还会用到珠心算方法。高考时也是珠心算法帮我快速、准确运算。把在珠心算中学到的内容‘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去,收效也十分明显。”
还有一位号称“神算手”的朱庆瑛,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店主用电脑算出应付款额,这位“神算手”稍加思忖就发现有问题。后经核算,的确是电脑故障。这是如何做到的?朱庆瑛憨憨一笑说,经过珠心算训练后,她的大脑里有一个无框的算盘,只需接收数字,便可立即运算。她还说,珠心算的训练培养了她永不服输的劲头,“借助珠心算教育,可以让孩子从位数少的运算开始,不断培养运算能力,开发智力和记忆力。”
有研究表明,经常打算盘不仅可以提高手、肘等关节部位的灵活性,还可以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退化得以延缓。因此不仅是孩子,许多老年人也加入到珠心算的行列中来。不少地方掀起了老年学珠算的热潮,经常开办“老少同乐”珠算比赛。一把小小的算盘,拉近了代际间的距离,让古老的中国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不止。
珠算趣语
珠算口诀被广泛应用于俗语、俚语、歇后语中,并早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丰富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不仅如此,算盘的实际应用还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形成了与珠算有关的文化价值观。
三下五除二
这是珠算中最基本的加法口诀之一,本意是指加三,拨下上珠五,拨去下珠二。借助这句简单、易记的口诀,可在算盘上进行一系列运算,因而“三下五除二”衍生出“迅速、便捷”的意思。老舍在《赵子曰·第三》中有描述:“他一鼓作气地坐起来,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裤。”
二一添作五
这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借指双方平分。老舍在《神拳·第四幕》里有言:“你们好好地把我送出城去,咱们二一添作五,你们一半,我一半,好不好?”
一退六二五
这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是古人为了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创造发明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在换算成十两为一斤秤的珠算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退”是“推”的谐音,演变成俚语意指不负责任。欧阳山在《三家巷》中说,“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九九归一
这是珠算一句乘法口诀,引申为绕了不少圈子,最后还了原,但却不是原地轮回,而是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运动过程,体现人类对事物发展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吴承恩《西游记》有云:“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