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大奖,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开展评选工作。3月17日,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15位候选教师正接受师生的网络投票。从2014年12月底启动评选以来,这项旨在激励教师潜心于本科教学的大奖,遭遇了激烈的争议,引发了师生们的关注。(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设立“卓越教学奖”肯定不是坏事,从导向来说是对教师“讲好课”的激励与褒奖,也是对教师安心三尺讲台倾注全部精力和智慧,作为职业价值的肯定。而且,资金颇丰,一等奖可达百万,三等奖也有10万,每年评选10个,对四川大学许多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教学,这点无须质疑。
当然,凡事有两面性,“卓越教学奖”的设立不可能象体育比赛一样,教师为了获奖来讲好课,毕竟教师讲课是一种职业,其价值的肯定应当与获得的报酬、与个人的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解决好了上述两个问题,才可能使得教师讲好课具有原动力。相反,所设立的“卓越教学奖”,一是评出来的,讲课“冠军”与“亚军”之间的实力与水平,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差距;二是名额有限,分享的机率很小,不具普适性,兼顾不了公平的诉求。
显然,“卓越教学奖”并不适宜解决讲好课所需要的“雪中送碳”的问题。四川大学设立的“卓越教学奖”,难免不会让人与发表《自白书》的周鼎联系起来,不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事实上周鼎《自白书》引起社会关注,根源还是他遭遇背后大学教学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在周鼎之前,媒体曾报道过清华的方艳华、闫浩以等,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因为在新一轮聘任过程,没有取得副教授职称,或被迫转岗或无奈退出。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呈现出讲好课“逆淘汰”的困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分制学费”改革能否落到实地。“学分制学费”不仅是一项收费制度,也应当是一项分配制度,即学分付费与教师授课挂钩,打破分配的大锅钣,把学分收费与授课分配联系起来,被选的多收入就高,倒逼教授的积极性,把课讲得更好。二是教授的聘用制度。大学过分强调学术与论文,在很大程度使得教师不愿意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专心教学的教师,其劳动价值得不到制度的认可。
大学教师找不到正确的职业价值方向,不能从劳动中找到共性而普遍诉求满足的渠道,解决不了“温饱问题”,靠评奖的竞争来“吃肉”,无疑过于奢侈,激励的作用甚微。“卓越教学奖”更宜是锦上添花的设计,在大学去行政化和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语境下,这样的设计并不符合改革的要义,替代不了改革的诉求。“卓越教学奖”可以有,但不是必需的。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