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有多家医院开始对医生潦草病历进行整治。一些医院还专门制订了《医院门诊初诊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将字迹当作病历质量评分的一项标准,并且考核结果每个季度公开通报。就在前两天,一名为李惠利医院发出通报,对7位“狂草医生”作出扣发奖金的处罚。(4月9日《钱江晚报》)
病历作为病人的病史记录手册,显然不仅仅是医生要看得懂,医生更有责任让病人看得明白。从契约规则角度说,这是维护病人的知情权,从人与人关系看,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而病历字迹潦草导致的病人院外买药难,也会给病人造成医院用处方权挟持购药权的现实结果。这无疑加剧了医患关系的对立。
如果仅仅是带来麻烦和误解,倒还不算太大问题,如果病历字迹潦草引发医患纠纷可能才是真正的棘手问题。因为一份小小的病历,让自己陷入权责纷争,也让医院合理维权十分被动,这在生活中屡屡发生,教训惨痛,非常不值。
病历潦草,危害多,遭人恨。也因此,在我国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医生书写病历作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书写格式、字迹、表述甚至标点符号等更是作出了严格规范。
条例、规范实施了多年,天书病历并没有多少改观,问题当然出在人身上,与少数医生职业基本功缺失有关。从这点上说,宁波这家医院对字迹潦草的7位医生进行处罚,这种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的姿态,值得肯定推广。但医生病历潦草难认,医院也难逃责任。这个责任,既有当初招聘时的把关不严,也有平时疏于对医生的教育、训练、考核,重视职业技能,忽略职业素养的责任,败在了细节上。
病历字迹潦草,也为我们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反思机会。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纸质病历不扔进故纸堆,而是由着病人攥着来回跑,这给人的印象多少有些滑稽。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认可并使用“电子病历”。可能初期的投入会大,但好处却是显见的:不仅规避了病人“看不懂”的烦恼,而且查阅起来也相当容易。而随着病患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病人就医方便了,经济负担也会减轻,诸如重复诊疗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也会大大较低。尤其对某些怀揣利益考量念想而不愿改变的医院,也会形成一种倒逼力量。
至于公众担心的电子病历会泄露病人的隐私,以及可能被人为造假等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对前者,只要设立查阅权限,规范保管及查阅程序,或者直接对患者匿名化处理,就能解决。而对后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打印的病历加盖医院公章,医患双方各执一份,有没有作假,一比对轻易就可判断。将可能产生矛盾的因素厘得清清爽爽,责权明晰,病人满意,医患和谐,自然是多赢。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答案、公务员真题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