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沙发、KTV、电影院、奇石房……如此奢华的陈设并非是在私人会所,而是在一些机关单位食堂。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近期在部分地区调查了解到,随着“公款吃喝向私人会所、培训中心等场所转移”被频频曝光,“舌尖上的腐败”又纷纷瞄上了机关单位食堂。(4月16日新华网)
节俭之地不“节俭”,机关食堂有“机关”。机关食堂本该是节俭之地,但新闻中的机关食堂却打着“金玉其外”的节俭幌子,暗藏“败絮其中”的奢靡内幕,这让本应节俭的地方显得很不“节俭”,本该廉洁透明的机关食堂,却变成了暗藏奢侈的“机关”食堂。
装饰披上“贵族衣”,档次堪比“五星级”,这是活脱脱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奢靡浪费的反弹。诚然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公款吃喝浪费行为明显减少,但为了躲避检查,有些地方的公款吃喝由豪华酒店转向机关食堂,并且不惜重金将机关食堂装修的富丽堂皇,使得当地官员在机关食堂依然能享受“星级酒店”的待遇。这是机关食堂的“变种”,也是腐败行为的“潜伏”,更是奢靡之风穿上的新的“隐身衣”。
腐败“潜伏”令人痛恨,奢靡“隐身”更显可恶。毋庸讳言,个别机关食堂尽显“变通”之术,异化为铺张浪费的新场所、舌尖腐败的“后花园”。名义上不去豪华酒店,实际上却在“豪华”的机关食堂就餐,这种“暗度陈仓”的浪费行为令人生厌,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恶劣作风,是阳奉阴违的“曲线腐败”,不仅违反了廉政规定,而且损害了机关形象,群众对此更是深恶痛绝。
豪华的机关食堂,折射出某些官员享乐主义在作怪,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在三公经费使用、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漏洞。的确,体制内的机关食堂确实有一些隐形“机关”,比如:体制上内部操控,管理上“闭路循环”,账目上缺少公开,监管存在着明显的“盲区”。这些都使得机关食堂在资金使用方面有着充足的“自由裁量权”,也为豪华装饰在机关提供了“潜伏”的机会。
防止“潜伏”的最好办法就是“曝光”。针对机关食堂的不正之风,必须完善三公经费审查、公示制度,将食堂运行纳入公众监督视野,把机关食堂的账本做成一本“明白账”,让公务接待经常接受“阳光浴”。同时延伸监管范围和触角,除了公务接待费用外,机关食堂的装修费用、餐具购置费用、原材料采购费用等,都要纳入监管视野。同时尝试市场化改革,使机关食堂去除“公权化”,从体制上杜绝公帑浪费。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对机关食堂加强监督的同时,更要从源头上让奢靡之风“刹住车”。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越具体明确,越严格精细,公款随意支配的空间就越小。因此,我们要源头上加强机关食堂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审计、考核问责制度,细化食堂支出标准,并按此标准严格落实财务签批制度,同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审核,严厉惩治超标超支行为,防止奢靡之风在机关食堂暗藏“机关”。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答案、公务员真题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