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点击查看:2017全国两会热点话题汇总(15个)
背景介绍
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罗宁代表指出,近年来奇葩证明真不少,让人啼笑皆非,但是某些时候,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让群众开具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奇葩证明,还真不是存心刁难,而是根据规定“必不可少”的一道手续和程序。这反映出证明、证件过多过滥的问题,反映出各部门难除的固化的工作模式。
公考角度解读与分析
奇葩证明的存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人为造成业务办理的“肠梗阻”;二是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将法律法规当作日常工作的准则,反而为了推卸责任,或是出于部门利益,自行出台不合理的“土政策”,给百姓添了堵。
“荒唐证明”所带来的危害,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老百姓。从出生的准生证到死后的骨灰存放证,不足百年时间里,常用证件就一百多个,再加上各种“荒唐证明”,一个人一生中花在办证的时间成本难以估算。而为了办一个“荒唐证明”,不少人“跑断腿”盖章,花在上面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不计其数”,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伤害了简政放权的成色,明显与中央简政放权的初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暴露出目前审批烦琐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中央大力提倡“简政放权”,要各相关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时明确时限和责任主体,要求将繁杂行政审批事项程序简化,打破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困境;诸如此类“荒唐证明”,是职能部门之间不愿担责、独自为政、又不愿意互相核实的体现。
对策
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近年来贵州着力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事务、商务服务“三务合一”的网上办事大厅,目前全省109个站点全部使用统一审批服务系统,初步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实践证明,破解奇葩证明亟须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并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材料和手续等,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力图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
完善法治遏制不当要求。消除奇葩证明,关键在于法治建设,只有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清理权力范围内的“证明”清单,剔除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并且依法抵制其他单位不合理索要证明的要求,依法问责故意刁难群众、拖延办理时间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奇葩证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往一些办事机构之所以索要“奇葩证明”,往往是为了规避错开证明、工作失职等风险。从市场交易、学术科研到日常生活,诚信缺失问题在社会领域屡有出现,因此强化社会诚信体系至关重要。只要法治与诚信两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出现奇葩证明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梳理权力、责任清单。根除奇葩证明,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尤其需要从“问责”发力。要认真梳理有关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清单,并且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要着力完善问责法律制度,为问责提供“标尺”,对一再违反、屡禁不止的机构和部门,应向相关负责人问责,绝不能含糊。同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在办事中“用心”“走心”,更好履职尽责。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2017年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2个)
2017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