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点击查看:2017全国两会热点话题汇总(15个)
背景介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代表,与总书记谈起了时下热门的“高校排名”。 建议建设中国的一流大学,要有中国自己主导的目标体系,而不能框限在现有的评价体系里。 总书记肯定这个观点并讲到,大学更重要的是底蕴,不要太过在意那些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不能用干巴巴的指标评定人民心目中的好大学。
说起大学排行榜,林林总总真的很多,榜单标准不一,学校排名也忽上忽下。比如近日,上海某公司发布2017“中国最好大学”榜,中国人民大学这所人文社科领域的名校仅排在第28名,引来一片哗然。 “大学排行榜”并不是本土的发明,而是一件舶来品。国外一些机构长期存在制作大学排行榜的习惯,国内某些教育机构奉行“拿来主义”,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评价指标,搞出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
公考角度解读和分析
分析
一流大学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又为谁培养;二是创新——不只是实验室技术创新,更需在方方面面体现创新精神、引领创新潮流;三是文化——要有文化积淀,有人文情怀。在这样的视角下,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高校和学科“排行榜”,就有种种局限。仅仅一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大学的全貌,反而可能造成窄化。
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声誉,是自己的底蕴,是自己的积累。这是需要长期积淀之后在人们心中形成的。靠几个数据,是说明不了一个大学是怎么样的。建一流高校必须要有大格局。我们的大学站位要高,格局要足够大,要有引领世界的境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些名校的校训彰显着这些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及多年积淀的独特气质,这正是不同学校文化的体现。一所大学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专业性之外,莫过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说到底,大学文化体现的即是关照人类、推动进步的大学精神。
对策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有着成风化人的作用,而育人无疑是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合格的大学,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国已经提出创建“双一流”大学,今后评价大学的标准显然不能照搬、硬搬国外这些排行榜。我们应该立足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这样的大方向问题,结合中国大学实际,建立中国自己主导的评价体系。只有从全新的维度出发,那些有声誉和底蕴的大学才会真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2017年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2个)
2017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