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点击查看:2017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导语:考试吧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海战博物馆”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
周日在东莞参观了位于威远炮台旧址附近的“海战博物馆”,眼界大开。在我的有限视野中,这可能是国内最好的博物馆之一。威远炮台与镇远、靖远等炮台一道,构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海战博物馆”坐落于此,显见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事实上正是如此。此中的“海战”,是围绕鸦片战争的海战。这个博物馆“好”在哪里呢?好在布局构思之新、文物收集之细、编排展示之精,做到了化“雅”为“俗”,晓畅易懂。
“海战博物馆”通过对比的方式,对鸦片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战争之前主要是中西对比,也就是展览的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如何对比呢?“民主科学与专制愚昧”“工业革命与小农经济”“海洋争霸与禁海闭守”,从这些细分出来的专题题目,便一目了然。以英国工业革命而言,他们的机器大生产已经代替了手工作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我们则还停留在男耕女织,生产的目的仅用来满足普通民众基本生活需求和达官贵人欢愉玩赏。战争开始后,则主要是中英双方的对比,比对双方战舰、火炮、枪械、炮弹制造原理、工艺技术、实战性能,乃至部队操练方式,研究之细令人啧啧称奇。以火炮差异而言,具体到材质差异、铸造差异、火药差异、炮弹差异、射程差异、射速差异、射击精度差异、机动性差异究竟在哪里。这样一来,他们“船坚炮利”的那个“炮利”,就非常具体形象。当然,“虎门之战”的双方兵力与伤亡对比,以及展览末尾的“中英双方兵力”“中英双方战争经费”“中英双方阵亡人数”对比,呈现出惨不忍睹的一面,那些过于悬殊的冰冷数字不可能不震撼到稍有思考能力的参观者。
“海战博物馆”的出发点,与22年前茅海建先生那部振聋发聩的著作《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可谓异曲同工。后者提出的一个深刻命题是,我们在鸦片战争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尽管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我们犯过错误”,也就是“我们错在哪里”。前者印证的一个深刻命题是,西方列强为近代中国带来的耻辱,使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究竟在哪些方面落后了?落后的程度又是如何?需要弄个明白,也就是“我们怎样落后”。茅先生说:“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同样地,只有在落后的根源上、具体环节上找到差距,我们才能知耻而后勇,才能发力去迎头赶上。
“海战博物馆”内可用人头攒动来形容,足见它对公众的吸引力。由此想到博物馆发挥功能的问题。到博物馆去看什么,显然取决于博物馆能提供什么、怎样提供。因此,博物馆要为大众喜闻乐见,在展示手法上怎样创新,值得认真思考。“海战博物馆”的七个组成部分,浏览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的鸦片战争史,但它没有满足于单纯的陈列。琳琅满目的关联双方海军、海防、海战等相关装备、军事器材的1840件文物,也都比较寻常,但他们采用“信息组团”的陈列手法,将同一类的多件文物组合展示,从而让平凡普通的文物有机组合起来,使展示更有规模感、更具震撼力。比如单门火炮没有什么,司空见惯,但是12门清军火炮与12门英军火炮组成的火炮方阵呢?并且,与诸多博物馆大异其趣的是,这里还将清军、英军所用的铁炮、炮弹等进行裸露展示,声明“请触摸,感受它的温度与质感”,势必带给观众更直观的心理感受。
博物馆功用的发挥在于特色,在于内涵,在于对“常识”的普及程度、认识程度。“海战博物馆”无疑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