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点击查看:2017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流动图书的初衷是提升市民阅读兴趣,提高市民文化程度。流动图书站的书籍,乘客可以在站台内阅读,也可以带上车细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书架,让下一位乘客阅读,继续一段流动书香。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读者的寻觅及购书压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和价值,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流动图书的结局却是尴尬的。报道中,甘肃兰州在BRT站台投入了1500余册图书,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图书不但没有“流动”起来,反而是“流失”了。面对如此尴尬的结局,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样的现象背后究竟又有多少社会问题?
流动图书站的图书大量“流失”,或许真有个别人把公共图书据为己有,但也不排除一些人借走书还没读完,或者想要归还而不得空。但是,流动图书站有着详细的“漂流规则”,规定乘客可以在站台内阅读,也可以带上车细读,但出站时请勿带走。如今空空如也的书架显然表明,一些乘客并没有遵守“漂流规则”。因此,改变图书“流失”的尴尬现状,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流动图书说到底也是一种共享理念,共享的基础就是“信任”。虽然说把公共图书据为己有本身并不违法,但从道德和诚信的角度来看,却严重背离了诚实守信原则。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将流动图据为己有,主办方一次又一次地补充新图书,长此以往,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势必难以为继。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信任也会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殆尽。
让图书流动起来,关键在于修补管理上的漏洞。针对没有借阅证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比如采取刷公交卡取书或者扫二维码借书等方式;针对不需付押金的问题,主办方要主动作为、精细管理,比如在图书上贴上显眼的标识,或一句“请及时还书”的提醒。只有措施到位,方法得当,流动图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流动”起来。
在等车的时候,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到流动图书站里去歇歇脚,如果寂寞无聊还可以翻看翻看免费的书籍和报刊,岂不是幸福惬意的事情?而这样的惬意需要每个人用心呵护,方能长远造福于乘客。
文/丁恒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