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用这个做礼物,寄托的是美好的祝愿。”近日,在湖北武汉市69岁的吕少芳拿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小饰品笑着说。吕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又一个的小饰品,送给了给他们让了座的公交乘客。(10月23日《楚天都市报》)
大多数给吕少芳和她的朋友们让座的公交乘客,都欣然收下了这个“小苹果”,看似座位与礼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等的交换关系,但仔细想来却不然。乘客在让座时,并没有想到会收到礼物,当然也不是为了一件小饰品而为老年人让座,他们在付出之前根本没想过会获得回报,收礼物与不收礼物在本质上都不会改变让座人的美德。
在笔者看来,以获得回报为目的的付出不叫付出,说好听一点那是一种互利行为,说得不好听那不过就是交换罢了。真正的付出不会去想结果,真正的付出是无私的。就像我们在赞扬父母对孩子的爱时,通常会用“他们无私地付出”来形容,因为他们只是一心想着为孩子好,想着如何倾尽所有来表达自己的爱,但要是父母的付出都是讲条件的话,都是为了让孩子加以回报的话,那爱不就变得功利化了吗?
换一个角度想,当然不是说,接受付出的人就该是理所当然地去享受他人的付出,甚至认为别人就该为我付出。吕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坐上座位享受轻松惬意,但她们却愿意亲手制作小饰品,赠送给让座的乘客,这既是对善举的鼓励,亦是知恩图报。
不求回报的付出是美德。懂得回报,发出“爱的回音”同样也是美德。如果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求回报地为他人付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爱的回音”,让爱的互动蔚然成风的话,那小小善意将变成大爱,化为万丈光芒普洒人间大地,温暖世间人心。
文/乔笛宇(西南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