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第一部分 时政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试点工作的全国推广,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
【时政拓展】
(1)2016年11月7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北京等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2)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3省市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过去反腐败力量分散、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以及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的问题。
(3)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之一,也是本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向全国推广的重要工作之一。改革试点地区均以留置取代“两规”,细化审批权限、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把纪委原“两规”场所、公安机关看守所作为留置场所,对留置折抵刑期、异地留置进行探索,做好留置案件调查与审理工作对接。
(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
(5)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明确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和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6)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是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眼完善提高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个目标,建设强有力的国家监察体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继巡视全覆盖之后,又一个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体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的重大组织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和制度,增强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红船精神【考点清单】
(1)红船是什么船?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2)红船精神是什么?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3.容错机制【考点清单】
(1)容错机制,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2)将这种机制引申到行政层面,从报告中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干部队伍中存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或“不敢作为”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在行政层面要存有宽容,建立容错机制,让干部“能作为、敢作为”。
(3)在实际中,可能为确保某一事件的顺利进展,通常还会分为一级容错机制、二级容错机制甚至三级容错机制等。
(4)怎样才能“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让干部在改革创业中“胆子大,步子稳”,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建立容错机制是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5)积极推进容错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黑龙江代表团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明确容错认定的总原则,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规不依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保护好广大干部的干事热情。
①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容错机制的制度办法。
②科学合理设置容错认定的程序。
③分类制定容错机制的配套实施细则。
④以纠错机制促进容错机制的完善。
⑤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容错氛围。
(6)容错机制的建立健全,无疑将坚定干部改革创新的决心,撑起干事创业者的“腰板”。但容错并不等于无限度的宽容,推进改革还是要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依据地方实际,避免拍脑袋决策,进入“乱作为”的误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7)“容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打气,最终目的是让干部能干成造福于民的好事。期待这项机制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同时帮助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干部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决策自信,提高决策水平。
第二部分 常识积累:科学成就──中国古代科学专著
1.《考工记》(战国时期,作品出处《周礼》)
是记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真题回顾】
(2016政法干警)中国古代经典工艺理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周礼·考工记》
B.《尚书》
C.《论语》
D.《庄子》
【解析】C。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C项正确:《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首创语录体。A项错误:《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B项错误:《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D项错误:《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故正确答案为C。
2.《墨经》(亦称《墨辩》﹐是战国时期墨家的著作)
主要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①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②记载了关于小孔成像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3.《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族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真题回顾】
(2017辽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是《山海经》
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D.中国古代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解析】B。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A项正确,《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为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错误,《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指的是《水经注》,其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C项正确,《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编修,书中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D项正确,《尔雅》,我国古代第一部词典,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故正确答案为B。
(2011内蒙古)以下有关我国古代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当时中亚、南亚多个国家、地区的地理、文化、政治情况
B.《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政治文献汇编
C.《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巨著
D.《齐民要术》是一部介绍民间医学方法的医术
【解析】D。《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不是介绍民间医学方法的医书,故D选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4.《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本书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真题回顾】
(2011联考)以下哪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巨著:
A.《梦溪笔谈》
B.《太平广记》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解析】D。A项错误,《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藏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属于笔记类;B项错误,《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撰的一部书籍,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和释藏、道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C项错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D项正确,《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故正确答案为D。
(2013上海不定项)中国人早就知道应用天然磁石支撑指南针,并借它来辨别方向,宋朝学者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其原因是:
A.地球磁极相对于地理南北极具有极小的偏角
B.方家用“娄悬法”安装磁针时,受偏东的一个力牵制
C.方家的针磨得太细,易受干扰
D.“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解析】A。磁石磨针锋,针磁化为一个小磁体,能够指南,说明受到了磁场作用,周围没有其他磁体,便只能是地球产生的磁场,说明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常微偏东,不全南(不是正南方向)”说明地球南北极和地磁极南北并不重合,存在地磁偏角。故正确答案为A。
5.《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农政全书》共60卷,内容宏富,计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目。全书既大量考证收录前代有关农业的文献,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堪称为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与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
书中引入《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推广甘薯种植,用来备荒。
6.《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真题回顾】
(2017联考)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型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十分重视理论阐述,而非单纯的技术描述,否则比之那些食谱、棋谱高明不了多少。有专家认为:“《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第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工开物》与食谱、棋谱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为技术书,后者为工具书
B.前者重在逻辑,后者重在说明
C.前者重视理论,后者重视技术
D.前者是科技著作,后者是操作规程
【解析】C。根据“《天工开物》十分重视理论阐述,而非单纯的技术描述,否则比之那些食谱、棋谱高明不了多少”可知,《天工开物》重视理论,而食谱、棋谱重视技术,对应C项。A项“技术书”与“工具书”类似,不能体现两者的区别,且“工具书”无中生有,排除;B项“逻辑”、“说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D项“科技著作”与“操作规程”不能体现出两者在本质上的不同,且“操作规程”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徐霞客游记》(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世人称徐霞客为“游圣”。
【真题回顾】
(2013四川)下列作品中与《马可波罗游记》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是:
A.《真腊风土记》
B.《老残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梦溪笔谈》
【解析】A。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游记》作于元代,同时代的只有《真腊风土记》。A项正确,《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周达观所著;B项错误,是清代末年刘鹗所著;C项错误,是明代徐霞客所著;D项错误,是北宋沈括所著。故正确答案为A。
第三部分 申论范文
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李浩燃
人间万事出艰辛。审视当前与过往,最可贵的是奋斗;勾连理想与现实,最可靠的也是奋斗。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提示:名人名言苏格拉底──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勇于在时代大潮中顽强拼搏、奋楫争先,无数人用自己的奋斗,讲述了成就不凡业绩、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令人感怀。“樵夫”廖俊波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拼命黄郎”黄大年自我加压、兢兢业业,书写了科技报国的不朽诗篇;老支书黄大发锲而不舍、日拱一卒,绕着山岭绝壁凿出一条“大发渠”(提示:事例积累)……在生命的年轮中,奋斗堪称最绚丽的印记。
一个人因奋斗而成长,一支队伍因奋斗而伟岸。长征时期,红军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5岁、每百人不足80杆枪,“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却能破封锁、翻雪山、过草地,最大的法宝就是艰苦奋斗。从诞生之初仅有几十名成员,到发展成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回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创业史”,奋斗是始终如一的底色。(提示:事例积累)
接力奋斗彰显不朽精神。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因为“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白手起家的建设时期,焦裕禄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以奋斗诠释改变的决心。激流勇进的改革岁月,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用实干托举发展这个硬道理。(提示:事例积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依然需要赓续“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好传统,依然需要激扬始终奋进在时代潮头的精气神。(提示:举例论证了奋斗的重要性)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憧憬着一个“中国梦”。(提示:名句积累)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发展日益呈现“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然而我们十分清醒,“北上广”高楼林立、霓虹璀璨,贫困山乡却缺乏点亮黑夜的明灯;高铁线上的“复兴号”动车组疾驰如风,深山峡谷中的村医还需溜索过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国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突出短板。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唯有聚力前行,不懈奋斗。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提示:名句积累)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提示:事例积累)青春无边,奋斗以成。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梦工厂”,为绽放青春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提示:典出:清·郑燮诗《竹石》)舒展“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提示:出自宋代潘阆的《酒泉子》)我们一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提示:好句积累)
(小结:作者开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名言,引出文章的主旨──奋斗。列举了廖俊波、黄大年和黄大发、焦裕禄、红军等事例论证了奋斗的重要性。艰苦奋斗不仅在长征年代,在今天同等重要。作者列举了现代我们国家发展的状况:北上广高楼林立、高铁复兴号疾驰如风,然而贫困山区缺电、深山峡谷的村医溜索过江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说明在今天艰苦奋斗依然行之有效。我们青年,是祖国的力量担当。只有有责任、有担当,艰苦奋斗,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一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