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点击查看:考试吧整理:2017年人民时评汇总
各种外卖带来的垃圾泛滥,久遭诟病。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电商、快递、外卖等领域推行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的实施方案。这一“绿色方案”,有望减少外卖包装带来的“白色污染”。
目前,包装垃圾的猛增,已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增量。2016年,我国仅消耗瓦楞纸箱原纸便多达46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1/3。随处可见的包装垃圾,对城乡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明知包装既增加污染,又有一定成本,电商为何还要过度包装?担心运输途中破损,进而引起差评,或许是主要考虑。买家也有同样的心理,导致电商主动减少包装的意愿降低。而对物流行业和包装行业来说,回收再利用成本波动较大、技术瓶颈短期难以克服、行业自治及绿色监管联盟等尚在探索中等因素,也是客观存在。市场各方主体各有各的小算盘,是包装垃圾泛滥的根源。酝酿中的“绿色方案”强调多管齐下,突出治理的“主心骨”,发挥好政府的公共监管与服务职能,正是有的放矢。
从包装设计的供给侧看,减少外卖带来的白色污染,需要源头治理。监管者要对相关企业实施有效引导,加大环保督查和惩戒力度。应当看到,在传统实体店模式下,经验丰富的包装工程师从结构、材质、制作成本、空间利用等多方面不断改进,已经形成完善的包装体系。比如相机等精密器材的包装大都采用再生纸,紧致、小巧且安全,“简陋”得令人惊讶。可见,网购包装的减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今天的线上监管需要拿出过去的线下标准,从整个设计生产销售回收链的细节入手,稳步推行商品和快递包装的“绿色方案”要求。
对治理者来说,要注重疏堵结合,不仅要监管企业“不准做什么”,还要在该主动补位的地方挑大梁,去干那些市场主体“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事情。比如,共建公共回收平台的倡议,就需要政府部门出面牵头、协调,促进单个企业的内生成本共同负担。再比如,对选择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必要支持,包括绿色基金的设立,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循环经济的产业激励,都需要相关机构统筹协调,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
复杂问题的精准施治,考验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多管齐下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快递业巨大的“绿色”缺口中,其实蕴含巨大的商机,可以预见,未来的包装新业态必将会层出不穷。党的十九大要求,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政府既要用严格的标准指导与监管,又要放松管制,营造适当宽松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与技术创新。另外,对于包装的上下游相关行业,比如快递与物流中的暴力拆卸、磕碰,及垃圾分类回收等,也都离不开职能部门精准施策、有所作为。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包装垃圾期待“绿色转身”,成为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新产品。过去几年,快递封装用品“国标”的修订起草工作基本完成,电子运单占比大幅提升,胶带、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末端回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行百里者半九十,清除过度包装的白色垃圾,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人民日报编辑手记:构建良性经济循环体
2016年12月09日03: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经过10多年努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取得很大进步,但垃圾分类“分什么”“怎么分”“分类之后怎么处理”的路径和技术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
在垃圾产生、收集、分类、运输、处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群体和利益,任何一个环节出梗阻,垃圾回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假如回收利用与政府设置的分类收集之间未能有效对接,垃圾分类就会形同虚设。再比如,垃圾运输环节如果仅靠环卫部门,变相的垄断也会给运输造成困难。从这个角度说,广州“西村模式”,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运作、社会组织推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进展不大,除了底数不清、目标不明、缺乏责任主体等原因外,还有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经济调节手段。在发达国家,塑料瓶子、废纸可以卖钱,人们就会主动将其挑出来回收;在巴西,一家高科技企业发现香蕉皮可以提取高效去污剂,香蕉皮就被挑出回收……如果在垃圾分类回收上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体,让生产厂商、消费者、环卫部门、运输物流及处理利用的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充分利益,垃圾分类现状就可以得到改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