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据国内某大型招聘网站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表示毕业以后不会立即工作。在大多数毕业生奔走于各大招聘会寻觅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缓一缓”。(7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在大众的意识里,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一般会有两条路,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工作就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和年轻人观念的不断变化,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了“慢就业”。他们既不着急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而是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是创业考察,从而争取更多规划未来和提升自己的时间,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到一个“最优解”。
在笔者看来,毕业生“慢就业”表面上看是在着眼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缓冲期,争取更多机会,而实际却是一种逃避就业的表现。选择“慢就业”不过是“怕就业”罢了。其实,现实是残酷的,学生总有走出校园的一天,总要去面对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凄风冷雨”。“慢就业”所消耗的时间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很可能会消磨意志,致使以后更加难以适应高压的职场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尽管看起来“慢就业”的学生增加,对当年社会就业压力会产生一定的缓解,但这些就业压力并非消失,而是累积在了一起,往后推移,这就在无形中增大了今后的就业压力。
在笔者看来,主动选择“慢就业”并非良策,不能让“慢就业”成为“怕就业”的一块“遮羞布”。正所谓,“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与其用时间做赌注去博取未来,不如及时面对现实,转变观念,摒弃不切实际的就业“幻想”,拿出步入职场的勇气,去主动迎接毕业后的就业挑战。希望广大的毕业生都能理性看待“慢就业”的得失,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
文/费罗杰
相关推荐:
2018年7月份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7月份国际时政热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