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时事政治 > 正文

时政热点:改革开放是历史档口的关键抉择

来源:考试吧 2018-12-14 16:55:08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时政热点:改革开放是历史档口的关键抉择”,获取更多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请微信搜索“万题库公务员考试”或访问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今天的中国,即便是小城市,也有不止一家面包房,可以烤出各种口味的新鲜面包。制作面包的原材料,既有本土原产的,也有进口的。吃面包,已经不算什么口福了。

  可是在1974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出国访问,回来时带的礼物,就是100个法式牛角面包,他把面包带给当年一起留学的人们。

  这固然是一份革命者的青春纪念,但不可否认,对那时候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要说法式面包,就是白面馒头,也是金贵的。

  让全世界1/4的人口不再匮乏食物,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甚至被世界判断为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这个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国民吃饱了肚子,获得了充足营养,绝大多数人不再觉得面包是什么珍馐。

  因为,1974年带牛角面包回国的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人,4年后开启了一场恢弘壮丽的变革,开辟出一条直通梦想的大路。

  【推出片名:第二集 关键抉择】

  【解说词】

  2018年,育种专家袁隆平88岁,研究杂交水稻已经54年。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我是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当时正是饥荒年代过去之后。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大家都饿、没有饭吃,饿死人,我都亲眼看见,我当时就深刻认识到这个粮食的重要性。

  【解说词】

  到1978年,杂交水稻繁育已经有了重大进展,但中国依然不能做到粮食自给。9亿多中国人,不到两成的城市人口靠各种票证获取粮食和副食;其余八成多农民中,相当一部分还在饿肚子。

  让人民吃饱,是1978年的头等大事。

  【解说词】

  这是美国70年代拍摄的纪录片,展示了那一时期美国农业的现实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现代化。“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是3000多美元,而中国只有不足200美元。

  【同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卢迈

  中国和国外的差距在扩大。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说这涉及中国“球籍”的问题。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容身之处。

  【解说词】

  严重落后于世界潮流的紧迫感,刺激中国奋起直追。

  而要大步前进,就要大胆破冰,打破思想的禁锢。

  【解说词】

  这是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经过反复打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序幕。

  【同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 胡福明

  当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南京大学教员,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从理论上来推进拨乱反正,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解说词】

  文章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了一些非议和指责。

  【同期】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邓小平态度很明确,他认为实践检验真理标准,这是个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你常识都发生争论,我们思想多僵化,因此我们思想要解放。

  【解说词】

  实事求是,共产党人的法宝,思想大解放使它复苏了。

  这3张纸,16开大小,400字左右,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它是邓小平为中央工作会议撰写的讲话提纲。它卷起思想解放的风雷,驱散了那个时代困扰中国人的精神迷雾,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

  【字幕】1978年12月 北京 中央工作会议

  【同期】邓小平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解说词】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次革命,代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起点,代表一部伟大史诗的新篇章。

  【字幕】2018年4月 海南 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

  【同期】习近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说词】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的明星村,一年四季都在接待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

  60多岁的关友江,日子过得很滋润。他的农家乐不愁客源,生意很好。此外,他还能分享最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小岗村完成土地确权改革后,村民除了土地租金,每年都能分红。

  【同期】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李锦柱

  吴广新,徐庆义,发放分红红包。

  【同期】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严金昌

  一人350元,我家30多口人,你算算账,多少钱。

  【同期】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关友江

  对我来说,我确实满意,没话说。政策好嘛,你没有政策你能好了吗?

  【解说词】

  同样的凤阳花鼓,换一代人,唱出来的滋味就不一样。

  今天唱是丰衣足食后的娱乐,当年唱是缺吃少穿吐苦水。

  40年前,小岗村还挣扎在饥饿线上。

  【同期】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严宏昌

  我们小岗的几个女同志,全都是极度贫血。有的饿得吐血了,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到医院去瞧,医院说我没有这个药治你们,你们回家最好能吃二斗粮食,你们的病自然就好了。

  【解说词】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份没有标点符号的契约上签名,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关友江和严宏昌都在名单上。他们用签“生死状”的方式,偷偷分田到户,把属于集体的土地分给农民个人去耕种。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来年才有希望。

  要理解这18个农民的秘密冒险,首先要知道当时中国农民的生产方式。简单地说:在人民公社管理下,农民组成生产队,在集体土地上耕作,按照工分分配粮食。虽然这造成了农民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低迷的现象,但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主义农业必须坚持这样的做法。

  【同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没有人敢提出实行承包制,明明知道承包制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就认为你搞承包制就恢复到解放前,很多搞承包制的人被撤职了。

  【解说词】

  小岗村的农民踏进了一个雷区。

  对于分田单干,当时的中央有“三个不许”的规定:“除特殊情况经县委批准者外,都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划小核算单位,一律不许分田单干。”在这种政策下,小岗村只能顶着风险偷偷地干。

  【同期】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严宏昌

  当时有人来找我,来跟我讲,宏昌,那个牛坊院里头,那么多人都在里头挑牛粪。我说,院里头那个集体的牛粪,大概反正没有十年,也有八年没动过了。

  【解说词】

  小岗村的新气象引来了公社干部。他们劝阻无效,就停了村里的种子和贷款。“官司”打到了县里。1979年夏至前后,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村实地考察,他批准小岗村试干一年。

  【同期】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关友江

  1978年是大旱年,1979年是风调雨顺。我们的土话讲,丢什么收什么。

  【解说词】

  天帮忙,也得人努力,前所未有的干劲带来前所未有的收成。

  同年,安徽省委负责人万里到小岗村考察,看到了近20年没有看到过的丰收景象:小岗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4倍,农民收入增长16倍,村民人均收入从上年的22元跃升到350元。

  【同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韩俊

  把农村的土地权利,把这个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家庭的承包经营权,把它分开,两权分开,那么这样一来呢,农民就有了激励,农民每家每户成了一个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主体,也成了一个面向市场、进入市场的一个市场主体,这两个主体给激发起来了,整个农村就有活力了。

  【解说词】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在包产到户问题上有所松动,把过去强调的“不许”,改成了“不要”,一字之差,留出了回旋余地。

  农村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习近平就受父亲习仲勋委托,来到安徽,看传说中的包产到户到底效果怎样。他曾经在贫困的西北乡村插队和工作七年,深知农民疾苦。

  【字幕】2016年4月 安徽小岗村 农村改革座谈会

  【同期】习近平

  这次到安徽来考察,专门到小岗村来看一看,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是在1978年来过这里,没有到小岗村,我到了滁州。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大学。我陪着我母亲,和当时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当时是应万里之约。当时来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呢。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我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当时就是来学习。

  【解说词】

  这张照片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年轻的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街头摆开一张桌子接待来访群众。在正定任职时,习近平同志力主包产到户,正定因此成为河北省第一批包产到户试点县。

  【同期】习近平

  我是到1983年才在河北推广,我那个县里推广“大包干”,而且那个在河北反而还是最早的。所以说整个“大包干”的进程,它是一个历史进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还要继续搞好改革开放。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解说词】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这样的基层干部,是支持农村改革的重要主力军,他们贴近农村现实,渴望改变农民命运。

  【同期】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 龙平平

  到了1980年的5月31日,邓小平就发表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就肯定了农村改革。所以说这个按他的话说,我们就是叫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解说词】

  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4000亿公斤,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400公斤,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农村改革此后从未停止,它的力量和成果,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基层有探索,中央有引领,创新精神得到尊重,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上下一条心,改革就能成。

  【解说词】

  1985年,这列开往山城重庆的火车,有一节车厢被包了下来。

  一车厢的人,都来自国营宁江机床厂第四车间,他们谈笑风生。工人包车出去玩,在那时候是很轰动的事情。

  这不是宁江机床厂第一次出风头了。1979年6月25日,他们在《人民日报》刊登了产品广告。广告,对那个时代的《人民日报》和国有企业,都是新鲜事。

  【同期】四川宁江机床厂退休工人 王宗毅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报纸,所以大家很高兴的,而且很振奋的。

  【解说词】

  令人振奋的变化,就发生在短短一年间。在这之前,国营宁江机床厂几乎是一潭死水。

  【同期】四川宁江机床厂退休工人 匡宏勋

  计划经济说老实话,企业是听上头的,上头怎么安排,我们才能生产什么,做不了主。

  【同期】四川宁江机床厂退休技术员 郑义和

  大学毕业工资,实习期间是44元,满一年以后53元。这个53元呢,一直拿了将近15年。

  【解说词】

  1978年冬,四川启动了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宁江机床厂成为五家试点单位之一。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后,企业可以自己接活儿干,赚的钱归自己。这是中国国企改革的最初探索。

  【同期】四川宁江机床厂退休工人 王宗毅

  因为多增的四五万块钱,你可以多提,比如按照指标,提两万到三万。所以,这个跟工资是挂钩的。大家是拼命做好,保证了国家产品,然后你自己再多得。

  【解说词】

  有激励就有干劲。以前工人们都是五点钟准时下班,改革以后,大家六点半吃完晚饭就自发去工厂加班,干一个通宵都是常有的事儿。

  【解说词】

  宁江机床厂的三名业务员周游全国,搞宣传、做促销、拿订单,企业红红火火。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宁江厂人均工资已经达到80多元,在当地一枝独秀。多劳多得,干得痛快,这是工人的朴素感受。反映在宏观统计上,国外媒体1979年的年终报道说:1979年,中国国有企业工人和干部的收入,同比平均增长7.6%。

  【解说词】

  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是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无数国企的兴衰证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武汉钢铁厂,是“共和国长子”之一。1980年的放权改革之后,武钢保持了十多年的高效益。武钢人生老病死,企业全包;从副食品、服装到家电,企业都发;嫁到武钢,甚至是武汉姑娘的梦想。

  但改革不能吃老本,市场不认老皇历。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落后,机制不活,武钢开始走下坡路,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保生存、求发展。1997年,中央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要求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2000年底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陈清泰

  政府宁可出钱,去帮助因下岗而失业的职工,绝不能去挽救那些没有希望的企业。所以当时就是,我们就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可以说现在看来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这种改革的一个大潮。

  【解说词】

  江泽民同志多次到国有企业考察调研,要求迎难而上,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胡锦涛同志继续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

  中国的国企改革,从1978年发端,至今还在持续深化中。它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国企改革不是孤军深入,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探索体制机制的革新。过去被看作资本主义标配的股票、证券和期货进入中国;财政税收体制开始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关村的科学家开始创办企业,撬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企业所有制结构和劳动者身份的多元化,对社会保障体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迈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停下来;解决了老问题,就要面对新挑战。改革如大江东去,激流浩荡;社会像龙舟竞渡,百舸争流。

  【解说词】

  这间坐落在温州人民西街的门脸,专营纽扣。章华妹的店面不大,房屋面积20多平方米,每年利润200多万。

  但是在温州,一年200万的利润收入,根本不算什么。

  民营经济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温州这个先天条件没有优势的地方,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期】浙江温州工商联原副主任委员 陈国胜

  温州这个地方人多地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做商,逼出来的。历史上商业比较发达,行家辈出,代代相传。通过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温州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

  相关推荐:

  2018年12月第1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12月第1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时政热点:把理想信念体现于行动之中

  时政热点:多些“迟到证明”式的爱心呵护

  时政热点:习近平这一理念贯穿四大主场外交

  2018年公务员考试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模拟练习题汇总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公考通关
获取2019国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9国考答案解析
获取2019国考面试指导
获取历年公考真题试卷

公务员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公务员考试"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wangyan2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