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2018年的“成绩单”,又有2019年的“任务书”,其中“减”与“增”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字,这两个字蕴含着中国经济与民生的诸多积极信号。
这份报告中,无论是去年成就还是今年工作,都有不少“减”与“增”的表述。比如去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等数据都涉及“减”。而去年GDP增长6.6%、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等数据都涉及“增”。
尽管每一项数据中“减”与“增”的内涵及意义有所不同,却大致勾勒出去年中国经济健康向上的姿态,而这种“增”的成就也是用“减”的措施换来的,如去年大幅度为企业减税降费,既促进了城镇增加就业,也对GDP增长有推动作用。可见,“减”与“增”有内在逻辑关系。
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中,“减”的措施和力度似乎更多、更大——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不难看出,减税降费仍然是今年的主旋律。其中,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目前的20%降为16%,不仅是新的举措,而且降幅相当大,这将大大降低企业负担,从而释放企业活力。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在原提速降费的基础上再降20%以上,有望刺激电信消费及电商、游戏等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也就是说,我国宏观调控继续以“减”换“增”,通过多种“放水养鱼”的措施来实现今年GDP增长6%-6.5%,以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目标。显然,实现经济增长、新增就业等目标任务,老百姓、企业、政府都会是受益者,也就是说三者属于“利益共同体”。
这份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虽然这一表述不含“增”字,但也有“增”的意味,因为提升了就业政策在宏观政策中的分量,这也是实现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必要保障。再如“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虽没有“减”字,其实是减少政府自身支出。
“减”与“增”只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两种手段,此外还有其他调控手段,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在这份报告中也有明确表述。就“减”与“增”而言,体现出宏观调控的智慧与艺术——“减”为“增”创造有利条件,“增”会体现“减”的成效。
虽然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期间还会充分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但“减”与“增”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希望有关方面严格落实各种“减”的措施,让相关红利充分释放,以实现“增”的目标。而企业、民众应该从“减”与“增”的变化中看到改革决心,看到发展信心。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在肯定2018年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对各类挑战,同样可以围绕“减”与“增”大做文章。
丰收
相关推荐:
2019年公务员考试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