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意义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
①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②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
③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措施)
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市场调节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2)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有市场来调节的。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
1、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坚持和完善各项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①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②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市场规则有哪些内容?
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内在要求: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五、加强宏观调控
1、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这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如何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1)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表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2)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含义:
A.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C.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六、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2)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总体小康的表现是什么?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的特点?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七、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要求?(2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何?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十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1)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3)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4)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6)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十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
(4)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①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
②经济全球化及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③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此,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注:知识点若与教材有出入,请以教材为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练习
1.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依靠来实现( )
A.市场的调节作用
B.政府的行政干预
C.计划的调节作用
D.法律的约束
答案:A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答案:A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服务
D.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答案:D
4.陈某大学毕业后被某网络公司聘用。工作期间,陈某与公司因社会保险问题发生争议。关于该争议解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可提请仲载,但必须在此之前先申请调解
B.陈某可提请仲载,但在此之后不能够提起诉讼
C.社会保险问题不适用劳动争议仲载,陈某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D.陈某可自己与公司协商,也可请工会或者第三人共同与公司协商
答案:D
5.“三鹿”等有些乳品,为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在产品中添加化学制剂三聚氰胺,导致许多“结石婴儿”出现,这是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这个案例说明( )
①企业应该诚实守信,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③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市场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6.之所以在全国各地启动“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是因为( )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②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③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原则之一④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7.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山东省政府在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并制定了每年培育3000家小企业上规模的计划。他们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业绩优、成长好的小企业,解决了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银行与小企业的互利双赢。这表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
①政府充当了协调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色②政府发挥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政府是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指挥者④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能否互利双赢取决于政府的调节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A
相关推荐:
2018国家公务员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