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分项训练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 上帝创造世界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4. 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
    A. 概念、判断、推理
    B. 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 客体、主体、客体
    D.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5. 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时(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坚持两点论,全面地认识问题
    C. 坚持重点论                     D. 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认识问题

    7.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A. 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是相对的
    D. 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是人本能的反映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9. 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    )。
    A.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0. 享乐主义是(    )。
    A. 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           B. 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
    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       D. 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培根的经验论
    C.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 它提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 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 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
    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 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6. 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 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法是: (      )。
    A.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
    B. 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C. 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
    D.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

    8.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9. 经济基础决定上是层建筑,这是因为(      )。
    A.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B. 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C.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规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

    10. 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
    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 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哲学?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2.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 简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4. 简述在工作中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质、量、度范畴的含义及其意义。

    6. 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并用以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D    6. A    7. B    8. A    9. A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D         2. ABD         3. CD         4. AB          5. BC
    6. AC         7. ABCD        8. BD         9. ABCD      10. AB

    三、简答题

    1.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的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即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答: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另一方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积极进行变革事情、改造世界的活动。总之,我们在实践中,将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冷静的科学态度统一起来,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3. 答: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必然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其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史、社会史、人类社会实践,都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虽各有具体特点,但规律有着共同特点:A.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是物质运动中的一定如此的趋势、必然联系,因而规律是持久的、稳定的。B.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千差万别事物中的共性,因而它普遍存在。C.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4. 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工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即分析其矛盾特殊性。(2)要注意分析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如工作中要善于把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区分开,不能混淆。(3)要注意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不能混淆的。(4)要注意分析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不能混淆的。只有具体地分析工作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同时,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等形而上学的错误,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 答:(1)含义:①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失去了自己的质,事物就不再是自身而成为他物了。事物的质表现为多种属性,其本质属性构成事物的质。②量:量是事物的广度和深度的规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们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事物的质。③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意义:把握事物的质是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把握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这样能做到胸中有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适度的原则,促进事物的发展。

    6. 答: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具体来说,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7. 答: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统一的:第一,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脱离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反之亦然,它们同时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真理之中。第二,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而绝对真理又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所构成的。第三,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绝对主义,也要反对相对主义。

    8. 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积极和进步的力量;反之,如果经济基础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甚至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上层建筑还去维护、保护这种经济基础,它就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的甚至反动的力量。

    四、论述题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它没有绝对独立性,只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变化和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③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可能落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可能先进。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能互相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意识形式有巨大影响。⑤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人总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材料,并加以改造和发展。(2)重要性: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它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发展。它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也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是抵制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重要武器,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武器。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而且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生活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因此,搞好它是极为重要的。

文章搜索
在线名师 1 2 3 4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详细
公务员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