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5 页:数量关系 |
第 6 页:判断推理 |
第 10 页:资料分析 |
第 12 页:常识判断 |
第 13 页:答案与解析 |
61.【解析】D。A项不符合“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B项所述不符合“依申请”,且被吊销营业执照也不是申请的结果。C项中的“单位”不属于“行政机关”。故正确答案为D。
62.【解析】C。无差异市场营销强调“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只推出单一的产品,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A、B两项都根据市场生产新产品,D项根据市场改变营销策略,不符合定义。只有C项符合定义。
63.【解析】B。选项B中扬扬“不想去”恰恰是一种控制行为,和定义中的要求不符。
64.【解析】 A。A没说他明知自己一定能打中牧童(可能自以为枪法好也不一定)。
65.【解析】B。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足够了。在题中列举的四个事项中,都涉及到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但是第一个事例中,杜×显然是故意的,他的行为不再是漏税的范畴,而属于逃税的范围。第三个事例,张大伯因为没有营业而不缴纳税款,它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纳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第四个事例中的黄某与第三个事例中的事情有点类似,但它不仅不是漏税,而像是抗税了。只有第二个事例,该著名歌星也许是不知道自己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也许认为这笔税款应当由举办方支付,他没缴纳税款并非是故意的,根据定义,他这种行为显然属于漏税行为。因此,正确答案应当为B。
66.【解析】A。由这一定义可知犯罪预备一是未实施犯罪,二是为犯罪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选项A中甲未实施犯罪,但为犯罪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而选项B、C、D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主客观原因中止,属于犯罪中止。
67.【解析】D。由定义可知,职务激励法的对象是人才,其方式是及时地提拔重用,其目的是避免打击人才的积极性,由此判断只有D项符合。
68.【解析】 A。根据定义,“诉讼标的”有这样几个关键点:当事人争议的、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解决、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在所给的四个项中,A项是关于借款的纠纷,这是一项民事诉讼,需要人民法院予以审判解决,符合“诉讼标的”的条件,故是正确答案。B项是一项名誉受到诽谤的诉讼案件。诽谤,有的属于民法范围,有的属于刑法范围,所以单从B项的叙述本身不能判定属于民事诉讼范围,故本项不属于诉讼标的。C项原被告之间的起诉与被起诉关系并不属于需要法院审判解决的法律关系,故不属于诉讼标的。同样,D项原被告之间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也不属于需要法院审判解决的法律关系,所以也不属于诉讼标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69.【解析】C。中学生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70.【解析】C。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价格、产业、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况”,而C项中消费者的个人口味并不在以上范畴之内。
71.【解析】D。选项C中的鲸鱼其实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72.【解析】A。A玫瑰和情人之间具有象征意义,A项中的白色与纯洁之间也具有这种特点
73.【解析】C。题干中两个词语前者是后者对应的环境,
74.【解析】A。弗洛伊德首创精神分析论,凯恩斯第一个提出宏观调控理论
75.【解析】B。“读史可以明智”,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事物与其作用之间的关系;法律具有约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