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国家 > 正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2)

第 1 页:常识判断
第 3 页:言语理解
第 7 页:数量关系
第 8 页:判断推理
第 12 页:资料分析
第 14 页:参考答案

  31.【答案】B。解析:第二空形容“本能”用“一脉相承”、“如影随形”不合适,排除A、D。“泛滥”含贬义,原句没有体现出褒贬色彩,故用“泛滥”不如“盛行”合适。“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的传授指导,自己学会、通晓某种知识或技能,侧重的是知识或技能,形容人类的迷信不太合适。由此排除C,答案选B。

  32.【答案】A。解析: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侧重于“窄”。句意表明在深厚的历史面前,仅以诺奖来评判的心态是短视肤浅的,侧重于“浅”,据此可排除B项。偏颇,偏向某一方面,有失公允,与句意不符,排除D项。题干最后一句话是对前文的解释,意为真正的贡献不会因为没有被评上诺奖就被否定,故第二空应选“埋没”,排除C项。故本题选A。

  33.【答案】D。解析:本题可由第二空得出答案。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一般不用于形容人品,排除A。超尘拔俗:形容思想或言行高于一般人,一般不用于形容某方面的才能,排除C。超群绝伦: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在同类之上。这两个词都有“超出同类”的意思,但“出类拔萃”可以用在人的劳动成果、学识、才能方面,“超群绝伦”多用于技能和武艺方面,故本题答案为D。

  34.【答案】A。解析:由“存在的价值”、“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可知这里指对自己了解非常深刻,而不是仅仅指是否“如实”,故排除B。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含有评价得很到位的意思。条分缕析:形容分析得有条理,很细致,与句意不符,排除C。鞭辟入里:原指学习要深入、切实。后多形容文章、言论深刻、透彻,能切中要害。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根据句意,填“恰如其分”更合适,且“恰如其分”与“评价”为固定搭配。

  35.【答案】C。解析:“挑拣”、“否定”都不能和“过分”搭配,排除B、D。“基本”表示的是一种最低要求,与“宽容”不搭配,排除A。

  36.【答案】A。解析:“恶劣”、“艰难”、“曲折”三个词语中,常用来形容“环境”的是“恶劣”,形容“生活”的是“艰难”,形容“道路”的是“曲折”。

  37.【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与“入世以来”金融市场开放不同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因而受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故第一空不能填“束手无策”和“自行其是”,据此排除A、D项。与“独善其身”相比,C项的“毫发无损”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答案为B。

  38.【答案】A。解析:句中说的是作为外因的“苦难”对于不同素质人的完全相反的影响。与后面对生机从有到无的“扼杀”相对,第一空应填一个促使生机从无到有产生的词,符合的只有“激发”和“创造”,据此可排除C、D。再看第三空,“贬抑”意为贬低并压抑,与这里的“抑”相对,空缺处应填一个表示“扬”的词语,“高扬”比“提升”更能体现这层含义,当选。

  39.【答案】A。解析:“渗透”用作比喻义时,往往带有一种由外到内的方向性特征。而且“渗透”与“道理”的搭配也不妥,故排除C。“轻视”与“为……所”不搭配,排除B。“唾弃”语义过重,相比之下,“不屑”更合适。

  40.【答案】B。解析: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装”,所以不会被“冻僵”或“冷冻”,排除C、D。“叫醒”过于口语化,且与“追求”搭配不妥,排除A。故本题答案选B。

  41.【答案】A。解析:由“但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可知,前文不能填表肯定意思的“自然”,可排除B项;题干只是讨论了“崛起”这个话题,并没有突出强调“棘手”、“严峻”,并且“严峻”一般与“形势”搭配,故本题答案为A。

  42.【答案】B。解析:由第二空入手,A项“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B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C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D项“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美丽动人。根据题干中的“种类”可知“千姿百态”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43.【答案】C。解析:由“开玩笑”和“十分尴尬”可知,考官的话带有很大的戏谑成分,由此排除表赞赏的“拍手叫好”和“一片喝彩”。再看第二空,这里应表示惊奇、佩服之意,“惊愕失色”形容因惊恐而改变神色,明显与句意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C。解析:“长度”和“宽度”的增加均不能用“扩大”表示,据此可排除A、B。由常识可知,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容积变大,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和高度来实现,而“控制”不仅包含增加,还包括减少的意思,故第二空中填“控制”不如“增加”确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D。解析:预感:事先感觉,通常为第六感觉。题干讲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预感”与题意不符,排除C。“阻止”一般与主动实施的行为搭配,与被动的“受到攻击”搭配不妥,排除B。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部分可以看出整体。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与“高瞻远瞩”对应,“高瞻远瞩”意为看得远,“见微知著”意为看得深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6.【答案】A。解析:文段介绍的是英国爱鸟人抛撒食物希望帮助鸟群迁徙的做法改变了部分黑顶林莺传统的迁徙路线,说明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的习性产生影响,A项符合题意。本题B项迷惑性比较大,文段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态度倾向,由此可排除略带否定倾向的B项,同样也可排除带有肯定倾向的D项。

  47.【答案】C。解析:由文段可知,无论是为了减轻午餐时间公园餐馆的压力,还是鼓励傍晚时间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现场表演都是为餐馆服务的,其统一的目标指向都应与餐馆有关,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C项,故当选。

  48.【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A、B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不是主要内容。D项“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49.【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这一事实,然后用设问的方式解释了这一事件的原因,即“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由此可知答案为C。

  50.【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农民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权益缺乏有效保护的状况。故“工会”这一关键词应在正确答案中出现,据此排除B、C项。A、D项的区别在于“权益”与“游离”,由“权益无法得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就能够得到维护”的表述可知,“权益”也是文段关注的重点,故A项比D项更贴切,归结起来就是“工会应该承担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责任”。本题选A。

  51.【答案】B。解析:材料谈论了社会冲突的作用以及条件。首先说社会冲突的作用是激发、改进和调整,接着笔锋一转,以“但是”引出作者谈论的重点,即社会冲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社会冲突是否能起到有利的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B选项的表述正合题意。

  52.【答案】B。解析:文段列举了企业中存在的种种有关流动资金的做法——无论是投资中的未按比例安排,还是操作中的挪用、减除,其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使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出现短缺紧张的局面。B项与此相符,当选。

  53.【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这里”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旱灾频发的恶劣自然条件,然后指出“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不少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显然,文段想说的便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农民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本题答案为C。

  54.【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由巴西在乙醇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出乙醇燃料这一新能源,并通过美国一些风险投资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了乙醇燃料在未来的广阔前景。B项“环保层面更胜一筹”没有依据,排除。原文说乙醇燃料的应用改变了巴西的经济结构,使其不再需要进口石油,为其节约了外汇,但这不代表巴西已经“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排除C。D项“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

  55.【答案】C。解析:文段介绍了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草、兔子、鹰之间的流转过程,说明了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由此导致的累积与放大效应。文段并没有解释食物链一词的含义,排除A。文段说的是白头鹰“面临灭绝”,而非是“灭绝”,B项本身表述有误。D项环境对食物链的影响文段并未涉及。本题选C。

  56.【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由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品入手,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文段主要探讨的不是手工制品被标上高价是否合理,而是高价的手工制品为什么会备受青睐,即B选项。

  57.【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论述的是通用申请破产对亚洲汽车企业的影响。文段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一是亚洲汽车企业会因此受益;二是规模缩小后的通用将成为亚洲汽车企业一个更难对付的对手。B项完整、准确地概括了这些内容。选项D只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最难对付”这一说法也不准确。A、C项均未提及通用破产对亚洲汽车企业的影响。

  58.【答案】D。解析:A项只是文段的引子,以此引出城市的住房问题,它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文段并未提及住房问题的解决,故排除B。C项说的是“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未能与城市的住房问题相联系,过于笼统,排除。本题答案选D。

  59.【答案】C。解析:文段中“同时”前后的句子为并列关系,“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并不能推出“儿童的自我结构趋向稳定”这个结果,故C项不合文意。

  60.【答案】C。解析:⑤句句首出现指示代词“这”,不能放段首,排除A。⑤句开头的“这种关系”对应③句句尾的“关系”,故⑤句应紧接③,排除A、B。①句与⑤句形成顶真结构,④、②、⑥分别是对①句“谅解、定势、求美、求新”心理因素的分析,故顺序为⑤①④②⑥,本题选C。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