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数量关系 |
第 2 页:定义判断 |
第 3 页:类比推理 |
第 4 页:言语理解 |
第 7 页:资料分析 |
第 8 页:常识判断 |
第 10 页:参考答案 |
第三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51.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可以对应“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可以排除A、C项,再根据“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对应“保守估计”,又可以排除B项,所以选择D选项。
52.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题干分为两部分,从“很久以后……才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可推知前文19世纪时不是“主要”或“典型”手段,排除C、D。“放弃”一般指主观方面,而“摆脱”有种客观意味,是被动中寻求主动,而后面提到发挥其本身潜能,所以选“摆脱”,所以选择B选项。
53.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题干提到对人物进行“适当”创作,在此意味着合理的加工,所以是人物更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完整”是不片面,“真实”是不虚假,不合意思。第二个空从色彩上看应是个贬义词,和歪曲构成并列,“臆造”是无根据的创造,合适,而改编是个中性词,所以选择D选项。
54.A.[解析]这是一道普通的实词加成语的结合考察题。从搭配的角度排除有“眼花缭乱”的D项,前三个都有关系混乱复杂的意思,第二个空格考了个照应,“浑然不知”形容完全没有觉察到,照应后面的漠然或无视。“漠然”是看到却没引起重视的意思,而材料前边也谈到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才引起注意,可见只是不重视。“无视”指根本没看到,后一空格选“漠然”。所以选择A选项。
55.C.[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普通实词和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根据文段的前后语言的关系可以推知,首先根据“这些真正发生的机率接近于零”可知是人们在事情发生前做准备或有所知晓,所以根据成语的理解则“未雨绸缪”或“居安思危”符合语境,排除A、B,再辨析“变故”和“麻烦”,根据文段中主体是中国人的概念,与之搭配的需要语意和范围比较广的实词“变故”,而“麻烦”偏狭窄可排除。所以选择C选项。
56.A.[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此题的突破口是第二个空,可从搭配范围的角度来考虑:第二个空前面有一个动词“修正”,而“误会”、“分歧”不能与之搭配,所以B、D排除;“偏差”和“误差”相比较,能与“误差”搭配的动词,可以是“不能避免”、“缩小”等,而不能是“修正”,所以C也排除,所以选择A选项。
57.A.[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对比四个选项,容易排除选项D;此题的突破口是第一个空,可从前后照应和搭配范围的角度来考虑。“经营者”与“决策”中存在的风险或隐患之间不能用“观察”和“体会”,所以B、C排除,所以选择A选项。
58.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首句提到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后面出现的空白很明显与“庞大”构成照应,所以前三个都可以构成这种照应,但A“饱和”和C“过剩”都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意思,所以与题干意思有悖,所以只能选“充裕”,所以选择B选项。
59.B.[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普通实词和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根据文段中“自身”表明仅指主观因素,所以排除A、C项,再根据成语的意思进行分析,“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不符合语境,“力不从心”表示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符合语境,所以选择B选项。
60.A.[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根据文段中“大多数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那么后面应该也指无规律之意,所以根据语境排除B、D选项,选项C“自由自在”不能与“创意”搭配,所以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