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6 页:言语理解 |
第 14 页:数量关系 |
第 16 页:判断推理 |
第 23 页:资料分析 |
第 26 页:参考答案 |
56.文化艺术不只是专家、艺术家以及少数精英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文化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余兴和奢侈品,而是公众深度的参与,是人对非功利的探求,对普遍性的向往,是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的共享。文化艺术的本质规律应是普及的,是大众的,是全民的,是全社会的。把文化艺术变成奢侈的东西,消费趋向“昂贵”,让文化艺术彻底变得功利化、商业化,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文化艺术的属性。照此发展下去,便是文化艺术的迷向和末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化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注重大众的广泛参与
B.文化消费的“昂贵”趋向背离了文化艺术的本质,将把其引向歧途
C.文化艺术的发展应坚持艺术性,杜绝过分商业化倾向
D.文化艺术并非可有可无的余兴,而是普通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7.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种“公道良心”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认为真正谦谦君子的处世之道,应该是“笑骂由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这些原则,放在个人的修养历练上,无可厚非;但是,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的弱势,很多时候源于我们找不到自己发声的平台,稀缺训练有素、熟悉对外传播的“发言人”或“代言人”,没有一定规模的国际受众群。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无助于夺取国际话语权
B.应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C.中国应培养大量的“发言人”和“代言人”
D.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不适宜用在外交实践中
58.中国的公益领域突然间出现许多新想法,无论是在企业公益活动中,还是在公益基金以及公益组织等领域,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应该说这是好现象,因为在公益领域,许多人都受新想法的刺激和鼓舞。但是,要真正促进公益的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从理想转向“如何去做”,从关注想法转向模式梳理、转向蓝图复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断变革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B.公益领域近期出现了许多新想法
C.公益事业的发展重在将想法转化为实践
D.对公益活动中出现的新想法应给予鼓励
59.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60.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观言察色,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