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 |
第 9 页:数量关系 |
第 11 页:判断推理 |
第 18 页:资料分析 |
第 23 页:常识判断 |
21.传说老子遇到一位年逾百岁的老翁,老翁得意地说:“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我的同龄人辛苦一生却早已作古。现在我是否可以嘲笑他们忙碌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的结果呢?”老子拿了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您是要砖头还是要石头呢?”老翁选择了砖头,并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要它何用?”老子又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是石头了。”老子笑着说:“石头寿命长,您却不选择它;砖头寿命短,您却选择了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老翁顿然大惭。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个体的生命终会腐朽,但精神却可以得到永存
B.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大小
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除了追求生命的长度外,也要追求生命的质量
22.在阶段性能源需求仍将较高增长的情况下,减排必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此,中国需要发展水电、核电等能源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中国尚未开发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远离沿海地区负荷中心,开发利用成本比较高。中国还可以发展海洋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高成本和目前行政制定的低电价。按目前的情况,核电在成本上最有竞争力。
这段文字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A.节能减排必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面临重重困难
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核电是具有竞争力的选择
D.我国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
23.“行为科学”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若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它就会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以下对“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C.“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24.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国家公民”之一,它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权利,又承担着“积善扬德、助困扶弱”的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竞争环境,企业慈善行为则可以博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影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消费者对其产品也就更加信赖。因此,成功的企业既要做好自己的商业品牌,也要树立企业的社会公民品牌。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要条件
B.企业慈善行为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C.成功的企业要做好商业与社会公民两个品牌
D.做慈善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5.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某农民代表在讨论中对温家宝总理表示,“作为人民代表,要把农民的烦恼事讲给总理听。但我讲出来只是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温家宝立即纠正说,“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
对总理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政府工作要受到人大的监督
B.人大代表是全体公民的代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人大代表是全体公民的直接代表,具有决定权和任免权
D.政府工作要受到人大的监督,而人大代表不必接受政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