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3 页:数量关系 |
第 4 页:判断推理 |
第 8 页:常识判断 |
第 10 页:资料分析 |
第 13 页:参考答案 |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26. A [解析]该数列为倍数数列的变式。即3=2×1+1,8=3×2+2,27=8×3+3。故空缺处应为27×4+4=112。故答案为A项。
27. C [解析]该数列为和数列,即前三项之和为第四项,5=2+0+3,8=0+3+5,故空缺处应为3+5+8=16。所以答案为C项。
28. D [解析]该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即:
故空缺处应为8+2+20+41=71。所以答案为D项。
29. A [解析]该数列为倍数数列的变式,即an=(an-1+1)×(n-1)(n≥2),4=(3+1)×1,10=(4+1)×2,33=(10+1)×3,136=(33+1)×4。故空缺处应为(136+1)×5=685。所以答案选A项。
30. C [解析]该数列为和数列的变式,即an+2=(an+1+an)-n。12=(4+9)-1,19=(9+12)-2,28=(12+19)-3,43=(19+28)-4。故空缺处应为(28+43)-5=66。所以答案选C项。
31. B [解析]原式=(0.265+0.735)× ×54= ×54=172
32. C [解析]原式=2.35× +(2.6-0.25)× =2.35×( )=2.35×5
=11.75
33. A [解析]33÷70=0.47142857142857…,可以看出商的小数点后面数字部分从第二位开始,以7、1、4、2、8、5这6个数字为一周期循环出现的。
(1000-1)÷6=166……3,因此,小数点后第1000位上的数字是4。
34. D [解析]根据文氏图
可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为25+24+30-( 5+2+4)+1=69( 人)。所以答案选D。
35. B [解析]我们可采用枚举法,得到以下5种分法:
(1)1,2,3,4,5,10;(2)1,2,3,4,6,9;(3)1,2,3,4,7,8;
(4)1,2,3,5,6,8;(5)1,2,4,5,6,7;
36. A [解析]丙借走剩下:(1+2)÷(1- )=4(本);乙借走后剩下:(4+2)÷(1- )=9(本);甲原来有:(9+3)÷(1- )=24(本)。
37. C [解析]设甲、乙两班学生数的和为单位“1”,根据题意,总人数是3÷( )=108(人)。故甲班原有学生108× =45(人),所以乙班学生人数为108-45=63(人)。
38. D [解析]设女选手为10人,则男选手为18人,总分是75×(10+18),女选手10人的成绩相当于男选手10×(1+20%)=12(人)的成绩,因此男选手的平均分是75×(10+18)÷(12+18)=70(分),女选手的平均分是70×(1+20%)=84(分)。
39. B [解析]当弟弟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如果哥哥与爸爸的年龄都同时减少到现在的年龄,那么弟弟与哥哥年龄和仍然等于爸爸的年龄,即爸爸现在的年龄是哥哥的2倍,所以哥哥现在的年龄是50÷2=25(岁)。
40. D [解析]还缺3000-1764=1236(元),从11月12日~12月9日还有30+9-12+1=25(天),这28天中,(原来小组中)每人可挣3×28=84(元)。因为1236÷84=14……60,所以原有14人,必须增加一个人挣60元。60÷3=20(天),30+9-20+1=20,所以增加的这个人应该从11月20日起去打工。
41. C [解析]每天做60个,到原定日期多做60×5=300(个),每天做50个,到原定日期少做50×8=400(个),因此原定天数是(400+300)÷(60-50)=70(天),这批零件共有50×70+400=3900(个)。
42. A [解析]每队人数为60000÷25=2400(人);
每队可排成2400÷12=200(排);
200排的全长是1×(200-1)=199(米);
25队的全长是199×25=4975(米);
25队之间的距离是6×(25-1)=144(米);
所以游行队伍全长4975+144=5119(米)。
43. D [解析]当小刚跑了90米时,小明跑了100-25=75(米)。于是,小明的速度是小刚速度的75÷90= 。所以当小刚到达点时,小明跑了100× (米)。即小明距离终点还有100- (米)。
44. B [解析]由题意可得:(6×6+6)÷6-6=42÷6-6=1。所以这个数是1。
45. C [解析]甲工地的工作,需要总人数的( )工人工作半天。乙工地需要总人数的( )÷ 的工人工作半天。第一天上、下午在乙工地已有总人数的 和 ,还缺总人数的( )÷ 的工人工作半天,因此总人数是4×2÷ =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