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常识判断
1. D
系统解析: A、B、C三项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而且这一道路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理论与具体措施,D项为正确答案。
2. A
系统解析: 解析:北宋积弱的体制因素主要是军事上的“收精兵”措施。B、C两项不属于造成“兵不强”因素的措施;D项是清朝的政治体系内容。
3. B
系统解析:
4. B
系统解析: 解析:中国的艺术交融形成一体化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本题答案选B。
5. A
系统解析: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故本题答案选A。
6. D
系统解析: 本题从网络谣言切入,影响人们的心理认知和价值伦理、观念,从而激化社会矛盾.恶性群体事件便是其集中体现,可见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故本题答案选D。
7. B
系统解析: 解析:2012年8月1日起,四项气象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包括《风力等级》、《降水量等级》、《沙尘暴天气预警》和《临近天气预报》。截至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气象国家标准已达35项。故本题答案选B。
8. B
系统解析: 解析: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故本题答案选B。
9. D
系统解析:解析:“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讲的是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昕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着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该典故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10. D
系统解析: 解析: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同样严重。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防护和净化措施,将会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故A项错误。
生活垃圾在氧化和发酵的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分解、合成、取代等多种化学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较高时会引起人昏迷.甚至死亡。故B项错误。
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对自然环境威胁较大的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铅能造成神经错乱、肾炎等;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有可能使人体瘫痪。故C项错误。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国内首部以立法形式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故本题答案选D。
11. B
系统解析:解析: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情的力量》。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长片。故本题答案选B。
12. B
系统解析: 解析: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崇尚品操,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彩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从材料中信息“性灵者”“思想者”可以判断该画属于文人画。
13. D
系统解析: 解析:本题中的观点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但是它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看不到自然界的一切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以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D。
14. B
系统解析: 解析: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另一种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发行国债规模过大,从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减少。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故本题答案选B。
15. B
系统解析: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赤壁》,其中的“周郎”指周瑜,“铜雀台”是曹操所建。整首诗是杜牧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具体描写的是赤壁之战。
16. A
系统解析: 解析: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从人的完整认识过程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形式是对事物的表面特衙的描述,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故本题选A。
17. C
系统解析: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诗人强调的是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18. C
系统解析: 解析:认识必须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
19. D
系统解析: 人民法院只能受理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原则上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受理外部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奖惩等内部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人民法院不受理;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人民法院受理;对国家行为、行政指导、法定最终裁决行为、刑事诉讼行为等引起的争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故本题答案选D。
20. B
系统解析: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故本题答案选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