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3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7 页:数量关系 |
第 9 页:判断推理 |
第 13 页:资料分析 |
51
她_______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__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尽管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相信沉醉顶礼膜拜B. 自信沉溺诚心诚意C. 坚信沉浸三步一叩 D. 确信沉迷毕恭毕敬
参考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二空,由“圣城”可知,“沉溺”和“沉迷”所包含的贬义色彩不符合语境,排除B、D。第三空中,由“缓缓前行的信徒”可知,“三步一叩”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C。
52
微博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它在促进社会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上发挥着积极作用。继论坛、博客之后,微博使信息发布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即时性进一步加强,使得“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成为现实。这有助于快速传播信息。使社会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和谐有序。文中划线部分的“这”是指:
A. 微博的出现B.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C. 信息发布门槛的进一步降低 D. 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即时性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段先说微博的出现促进了信息公开,提高了透明度,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使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即时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指出其促进了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和谐有序。故“这”与段首“微博的出现”一脉相承.引领的句子内容都是在讲微博出现的积极意义。本题答案为A。
53
一般而言,史学家对史料有兴趣,文学家对铺张场景、________气氛有兴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爱好文学的人读不下去;太史公写的“鸿门宴”。史学家认为________。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烘托有失偏颇B. 制造不忍卒读C. 描绘堪为典范 D. 渲染不足奉法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解答。题干说,因为史学家与文学家感兴趣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如同文学家读不下去《资治通鉴》这样的史料一样,史学家也不认同太史公写的“鸿门宴”。故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该表示不认同的意思。“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恸人。其与“堪为典范”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C。再看“有失偏颇”与“不足奉法”,前者强调不公正,后者强调没有可值得借鉴的,即不认可。由此可知,本题选D。
54
人文主义的原意是更有人性的文字,这种文字不像中世纪的哲学文章那样抽象.而且文法优雅,用词简练。14世纪初意大利一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如薄伽丘对中世纪的文章 .这种否定的态度是不公平的。人文主义者从历史中 的东西比他们所认识到的要多得多。他们的态度是典型的创新者的态度,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以为然获悉 B. 妄自菲薄借鉴C. 深恶痛绝汲取 D. 赞叹不已吸收
参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后面的“这种否定的态度”指代的是第一空的内容,由此可知,“妄自菲薄”、“赞叹不已”明显不合句意,据此排除B、D。“获悉”指得到消息知道(某事):“汲取”指吸取。第二空应填“汲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5
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________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削足适履B. 亦步亦趋 C. 无的放矢 D. 照猫画虎
参考答案:A 解析:“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无的放矢”比喻言论或行动没有目的;“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空缺处的词语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由“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足),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履)”,可知“削足适履”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A。
56
在日常阅读时要注意思考。所谓思考,指的是不仅要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反刍置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置疑开始的。置疑当然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要在置疑的过程中,区别真理与谬误。我们在读书时可以自己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对以上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置疑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B.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之道C. 阅读时要善于思考琢磨D. 置疑时要区别真理与谬误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点明主旨——日常阅读时要注意思考,接着对如何思考进行了具体阐释,最后再次点题——读书时可以自己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故文段主要说明的就是读书要善于思考。C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57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论述的是:
A. 汉朝家庭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B. 汉朝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突出特点
C. 汉朝家庭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D. 汉朝家庭教育的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B 解析:
文段先说“秦王朝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接着以“但是”转折引出文段主要论述对象“汉朝的家庭教育”,可见下文必将围绕“汉朝的家庭教育”而展开。由“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可知,作者接下来很自然地会介绍“汉朝的家庭教育具有哪些特色”,B项符合题意。
58
中国有着传统而悠久的制扇历史。自殷商时期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禽鸟羽毛成扇用于遮蔽砂石和障日引风,随着技术日趋完善,扇面不仅为纳凉所用,更具备了人文意味。古人以各种材质来制作扇面,从纸质到竹木再到丝绸。扇面的制作随着材料的珍贵程度也从实用物什提升至艺术佳作。在扇面装饰上,从各种镂、雕、烫、钻的精巧工艺,到文人们特别擅长于扇面的题诗作画.更赋予了扇子不同寻常的风雅之韵。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扇子早期的功用是遮蔽砂石和障日引风B. 随着技术的完善.扇面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美学功能
C. 扇面的珍贵程度随其功用的增多而提升D. 扇面装饰包括各种镂、雕、烫、钻工艺以及文人的题诗作画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原文“扇面的制作随着材料的珍贵程度也从实用物什提升至艺术佳作”可知,扇面的珍贵程度是随材料的珍贵程度提升的,而非其功用的增多,故C项错误。
59
儿童的世界没有规则,没有禁忌,所以创造力如花儿般绽放。但一旦他们进入现代教育 .就进入一种成人世界预设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个依托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 有一套严格的学科等级制度,排在最前面的是数学和语言,然后是人文学科,艺术排在最后。现代教育 要求和鼓励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事实性的记忆、语言和数学技巧,它教育你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这个 占据了我们人生最初的20多年。一旦这种思维方式被内化,变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代价必然是创造力的衰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现代教育 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B. 成人世界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C. 现代教育 对逻辑性思维的要求高于创造力D. 现代教育 内化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段主要说的是现代教育 对人们创造力的束缚,而非成人世界对人们创造力的扼杀,排除B。“现代教育 要求和鼓励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并不等于现代教育 对创造力的要求低于逻辑性思维.排除C。文段末句“一旦这种思维方式被内化”为一种假设,D项陈述为既定事实,排除。本题答案为A。
60
以车房主导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城市的空前繁荣,却在更深层面损伤了城市的竞争力.________了民生发展的应有空间,造成了GDP和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蚕食脱节B. 侵占停滞C. 压缩背离 D. 排挤矛盾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带来城市的空前繁荣”可知,第二空修饰GDP不应用“停滞”,排除B。第一空中,“排挤”与“空间”搭配不当,排除D。“蚕食”比喻如蚕吃桑叶般侵吞他国国土。侧重于“面积上的逐渐侵占”:“压缩”意为加以压力,以减小体积、大小、持续时间、密度和浓度等.侧重于“空间上的挤压”。由“民生发展的应有空间”可知.此处应选“压缩”。本题答案为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