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调查表明,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使用农药不到1次,而种植普通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需要使用农药3.7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用量,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也明显减少,转基因水稻的产量比以往大大提高。
由此可以推断( )。
A.转基因水稻经济及健康效益明显,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转基因水稻因为使用较少的农药,节省了农民的开支
C.转基因水稻是高科技的产物,因而是好的,有前途的
D.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代价较高,农民种植成本相应提升,会制约其大规模的推广
【答案】A。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的前半段说明了转基因水稻的经济效益,后半段说明了转基因水稻的健康效益,故A项是全面、正确的推断。
2.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帮助,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成立。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某些广告说人老了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更是无稽之谈。
由此可以推出( )。
A.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B.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C.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
D.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
【答案】D。解析:结论型题目。A、B两项不能从题干中推出;C项过于绝对;只有D项是符合题干内容的。
3.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有利于国家间的取长补短。无论社会制度是相同还是不同,都可以而且应该相互借鉴。一种文明的优点,不用强迫,别人也会学;反之,再强迫,别人也不愿学。国家之间还应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如可持续发展、治理污染、反对毒品和恐怖活动等。
由此可以推出( )。
A.国家之间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正日益加大
B.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少共同的问题
C.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是恐怖活动猖獗的根本原因
D.一个国家不可能学到另一个国家的短处
【答案】B。解析:结论型题目。从“国家之间还应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直接得到B项;A、C属于无关项,文中并没有涉及;D项过于绝对。
4.据统计,家长每天吸烟十支以上的家庭的儿童,比不吸烟的家庭的儿童平均矮0.65厘米。
由此可推测( )。
A.儿童被动吸烟,会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
B.儿童的身高取决于家长是否有抽烟的习惯
C.抽烟较凶的家长,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爱,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成长
D.家长抽烟,会给孩子带来示范作用,孩子偷偷抽烟,因而影响到长个子
【答案】A。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只能得到A项。B项过于绝对,家长抽烟只能“影响”并不能“决定”孩子的身高;C、D两项属于主观判断,家长抽烟如何影响到孩子的身高,文中并没有说明。
5.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丈夫的权力与妻子的职业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男子的权力动机与妻子的职业相关程度为-0.42。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推导出的是( )。
A.丈夫的权力动机使他不鼓励妻子选择有竞争性的职业
B.丈夫有强烈权力动机,他的妻子有较少的可能寻找竞争性职业
C.有强烈权力动机的男人只选择不希望做有竞争性工作的女性为妻
D.有职业抱负的女性只选择权力动机较弱的男性结婚
【答案】B。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只能得到B项。A项“使他不鼓励妻子……”属主观判断,我们并不知道两者关系的内在原因;同理C、D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6.有时为了医治一些危重病人,医院允许使用吗啡作为止痛药,其实,这样做是应当禁止的。因为,毒品贩子会通过这种渠道获取吗啡,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A.目前医院使用的吗啡不是毒品
B.目前还没有吗啡从医院流向毒品贩子
C.国家已经有禁止医院使用吗啡的法规
D.医院已经成为社会上毒品的一个来源
【答案】D。解析:结论型题目。排除法。A明显和题设相反,吗啡显然是毒品;由最后一句可知B项错误;C项属于主观判断,无法从材料中得知国家是否有此规定。所以,只能选择D。
7.龙舟竞赛前,人们对参赛的红、黄、蓝、绿四个队的成绩作了三种估计:①蓝队获冠军,黄队获亚军;②蓝队获亚军,绿队得第三名;③红队获亚军,绿队得第四名。然而,实际的比赛结果显示以上三种估计中,每种均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由此推出,比赛结果一到四名的顺序为( )。
A.蓝队、绿队、黄队、红队 B.绿队、黄队、红队、蓝队
C.蓝队、红队、绿队、黄队 D.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答案】C。解析:根据①假设蓝队是冠军正确,那么根据②可知绿队是第三名,根据③可知红队是亚军,则黄队是第四名,与题干相符,故应选择C。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被很多人当做美德,但也可能产生矛盾。例如,没有什么人想要和一个周末工作到夜里两点钟还要出诊的医生结婚,可是每个病人都希望找到这样的医生。
由此可以推出( )。
A.越有道德的医生越难结婚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真正的美德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会给人带来痛苦
D.一个人不需要的东西有时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
【答案】D。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的论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可能产生矛盾,再结合例子,可得到D项。A过于绝对,文中只是举例,并不能得到该结论。C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B选项属无关选项。
9.黄土村上过小学的人,只要现年不超过25岁,都是辛老师的学生。该村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辛老师。赵大认识辛老师。黄土村的李兰是赵大的老婆,她现年24岁,14岁时才小学毕业。
由此可以推出( )。
A.赵大不是黄土村人 B.李兰是辛老师的学生
C.赵大是黄土村人 D.赵大不是辛老师的学生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李兰是黄土村的,又不超过25岁,又由第一句,可知李兰一定是辛老师的学生。
10.为恶意和憎恨所局限的观察者,即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只能见到表面的东西;而只有当敏锐的观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才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并且还有希望达到最崇高的目标。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善意的观察者见不到表面的东西
B.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达到最崇高的目标
C.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可能探到人的最深处
D.人性恶是人的表面现象
【答案】C。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敏锐的观察力、善意和热爱都是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的必要条件,所以可得到C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