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4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8 页:数量关系 |
第 9 页:判断推理 |
第 15 页:参考答案 |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81、 A 解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形的上顶面保持不变,每次逆时针旋转90度;正面和侧面的图形依次轮换,因此所求图形正面应是第一幅图最先消失的那个面,侧面应该是上一个图的正面。故本题正确答 案为A。
82、 D 解析:A项,图形仅有一个只有一条对角线的面,上顶面的线条应该是从右下角到上边棱的中点;B项,右侧面的对角线应该是左上角到右下角;C项,上顶面和右侧的图形是相对面,不能相邻,右侧面应去掉对角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3、 A 解析:本题图形规律是对称轴数递增。前四个图形的对称轴数分别为:1、2、3、4,故“?”处图形的对称轴数应该是5,所以符合规律的是A项。
84、 A 解析:题干中,阴影部分的移动是没有规律的,但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前三幅图重合起来,则阴影部分是没有重复的,因此应选择一个与前面三个图形无重复阴影部分的图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5、 B 解析:第一行中,三个图形的直线数分别为4、2、2,第一个图形所含直线数为第二、三两个图形直线数之和;第二行也满足此规律。故问号处应选一个含有6条直线的图形。选项中只有B项满足,正确答 案为B。
86、 D 解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①⑤⑥三个图形内部的线条数都为4,而②③④三个图形内部的线条数都为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7、 C 解析:一个正方形相当于两个圆,则①③⑤三个图形中,圆的个数都为5,②④⑥三个图形中,圆的个数都为6。故正确答案为C。
88、 C 解析:观察题干图形,①②⑤包含两种不同的图形,③④⑥只包含一种图形,故选C。
89、 B 解析:①②⑤三个图形中,图形内部直线都不与外部直线平行;而③④⑥三个图形中,内部直线都有外部直线与之平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0、 C 解析:题干图形中,①②⑤三个汉字都是由一个部分组成,而③④⑥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故正确答案为C。
二、定义判断91、 C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文饰作用的本质是对于失败事件的自我心理防御性机制或行为。C选项中王五并没有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外界理由来辩护,而是选择了自杀,不符合定义。
92、 A 解析:本题目需要同时满足后面的五个条件。B项(1)(2)(3)(4)四个条件都不符合;C项不符合“在中国境内设立”;D项仅处于筹划阶段,也不符合普通合伙企业的定义。
93、 C 解析: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区分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可以自行决定为或者不为某一行为。A项,《刑法》赋予人民法院一种裁量上的选择权,即人民法院在处理故意杀人案件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在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间论处,所以应属于法的有选择的指引作用。B项,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变更合同,赋予了当事人一种选择权,所以属于有选择的指引。C项,《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它告诉人们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故属于一种确定性的指引。D项赋予公民一项权利,显然公民既可以选择实施此权利,也可以选择不实施,故应为有选择的指引。
94、 D 解析:A、B、C项都体现出了得失不对称的表现,对“失”表现出了更大的敏感性,因此都属于损失规避原则。D项属于经济学中的确定效应,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 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
95、 B 解析:分析定义可知, “反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2)反诉的被告是本诉的原告;(3)针对与本诉有牵连的行为;(4)提起独立的反请求。
由此,A项属于刑事诉讼;C项反请求与本诉无牵连关系;D项属于两个不同的诉讼请求;只有B项中的被告提起的独立诉讼请求与原告的行为有关联,属于反诉。
96、 D 解析:A、B、C项均体现了领导者只处理超出“常例”的事件,充分放权给下属的特点,使得制度和下级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发挥。D项该局局长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做法只能导致自己工作量巨大,却无法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97、 B 解析:分析定义可知,B项属于对遭受洪涝灾害的纳税人给予的补贴,并非“通过税负的调整”,而是对遭受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的一种优抚救济,因此不属于“税收激励”。
98、 C 解析:A、B、D项的相同之处都在于人们对某些事件原本持赞成态度,不过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就转而变成反对态度。C项该家长的言行前后一致,不属于“别在我家门口”综合征。
99、 C 解析:A、B项明显属于维持底线伦理的情形,C项违背了新闻界的底线即新闻的真实性,D项司机小李虽然违背了基本的法律法规,但其在紧急情况下遵循了伦理道德,因此没有违背底线伦理。
100、C 解析:行政给付是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内容是“物质帮助权益”,C项属于企业内部的奖励行为,不是行政主体的给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