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国家 > 正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预测卷及答案三

来源:考试吧 2013-11-04 19:45:03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第 1 页:常识判断
第 3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 7 页:数量关系
第 9 页:推理判断
第 13 页:资料分析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发展和完善商业社区,对现有社区商业网点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的整合,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需要

  B. 加快发展我国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C. 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

  D.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

  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区商业的重要性。接着以“因此”得出结论.指出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表达了该结论.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文段前半部分对社区商业重要性的阐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非整数也进入了成语。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法。多数成语都是由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臂。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成语与数字的关系B. 成语数字趣谈C. 数字成语与成语数字D. 成语用遍数目字

  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成语中的数字运用。第一句总说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后面分别举例介绍了“非整数成语”、“2的变形表示”成语、“数字连用”成语、“纯粹数字”成语等。作者整体的叙述风格新奇、轻松、有趣,四个选项中能体现出这种趣味性的只有B项。A项错误,文段侧重于介绍成语中的数字运用这一有意思的现象.而不是旨在谈论数字与成语的关系,排除。

  23晚清的新学之士,提及开通民智,总是首推报馆与学校。二者同为“教育人才指导”、“传播文明”之“利器”,却因体制及利益不同,无法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珠联璧合B. 相辅相成C. 相得益彰D. 取长补短

  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题干指“二者同为‘教育人才指导’、‘传播文明’之‘利器”’,又都具有极高“开通民智”的功能。比喻同为杰蹦的事物在一起用“珠联璧合”更恰当。

  24鞭炮生命中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那惊天一吼了,一经点燃,前面的响了,后面的自然跟进, .世俗地灿烂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承前启后B. 周而复始C. 继往开来D. 前赴后继

  参考答案:D系统解析:由句中“前面的响了,后面的自然跟进”可知,句意强调的是一种线性次序上的进行。故可排除B。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A、C两项的词语都表示事物的前一个和后一个之间有密切的承接关系。而D项只表示一种排列的次序关系,符合鞭炮的特点.故本题选D。

  25音乐是声音中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艺术 ,它向来以擅长表现感情、 气氛而受到编创人员的喜爱。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环节烘托B. 元素渲染C. 手段打造D. 形式调动

  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环节",比喻互相关联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文段并未谈及音乐与其他艺术的互相关联,A项"环节"不合适;"手段",指本事、技巧。或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方法,音乐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手段。排除C项。"调动"往往是将气氛引往轻松、积极、欢快的方向,而"渲染"则是多维的,更符合音乐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形式"是就分类而说,而"元素"强调的则是组成整体的一个部分.准确表明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位置。所以答案为B。

  26中日关系的历史证明,两国虽然爆发过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战争在两国关系的历史中是短暂的,大多数历史时期两国处于和平交往的状态。因此,----- 。虽然两国关系中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以后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和挑战,但从历史大趋势来看.逐渐消除对立和紧张,走向和睦与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的大方向不可改变。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中日两国间的矛盾将逐步趋向缓和

  B. 中日两国恢复正常邦交指日可待

  C. 中日两国间的矛盾会逐渐沉寂下来

  D. 中日两国矛盾并非不可调节、不可缓和

  参考答案:D系统解析:B项"恢复正常邦交"说法错误,排除。由后面的"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和挑战"可知,A、C两项的"趋于缓和"、"沉寂下来"说法错误。D项的"并非不可调节、不可缓和"既是对前面两国关系现状的总结.又照应了下文的"走向和睦与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的大方向不可改变"。因此本题选D。

  27《功夫熊猫》的热映说明“中国元素”已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 ,它甚至已经成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片中“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文化,而猴王、老虎、螳螂、毒蛇、丹顶鹤等五大高手更是把中国功夫中的轻功演绎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点缀 惟妙惟肖B. 卖点 栩栩如生C. 陪衬 精妙绝伦D. 题材 活灵活现

  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本题干扰项为C。'精妙绝伦"意为精致美妙,无与伦比;"惟妙惟肖"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句意为"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功夫熊猫》中五大高手对中国功夫模仿得非常像.故选"惟妙惟肖"更贴合句意。另外,"点缀"一般强调其积极意义,多有锦上添花之意;"陪衬"在使用时则相对消极。从句意来看.这里应填一个积极意义的词。故选"点缀"更合适。本题答案为A。

  28当讲述自己幼年读书的时光时,作者 的叙事,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好像也回到了童年读书时代,并从中受到了强烈的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惟妙惟肖 震撼B. 娓娓动听 感染C. 活泼俏皮 触动D. 精辟深刻 感动

  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从句中“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好像也回到了童年读书时代”,可以看出“作者”的表述是非常生动.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四个选项中,B项的词语更能表达这种效果,故答案为B。

  29 物体发出光,或者被发光,总之,只要从物体来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就会在眼睛中成像。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因为日常经验中光是直线行进的,沿着光到达眼睛的方向反推过去,就判断出物体所在的方向;再根据光线角度的变化程度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如果光线拐了弯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判断光的弯曲,只能认为物体在光线来的方向。当然,如果有物体在那里,但其光线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那也看不到这个物体。所以,------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光线并不总沿直线行进  B 有时眼睛是会被欺骗的C. 感光与光线角度缺一不可D. 方向与远近构成物体坐标

  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答案】B。解析:划横线部分是“所以”之后的内容,因此要结合“如果”后面的条件来推断。“如果”后面陈述了两种不能由光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情况,一种是光并非直线传播(拐了弯),这样无法判断物体的方向:另一种是光未到达眼睛,也看不到。这两种情况导致的结果都是眼睛被欺骗,即B项。A项只对应于第一种情况。不能作为整个句子的结论。C项本身有误,由前文内容可知,即使有了感光和光线角度也未必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方向,且C项并非文段的落脚点所在,排除。“如果”后面两个条件强调的是误判的两种原因.与确定物体坐标的条件无关.排除D.

  30 截至2012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达到43处,其中文化遗产占到30项、双重遗产4项。然而,遗产保护也经受着严峻考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活动加剧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部分遗产都面临着自然与人为的双重影响。破坏和损毁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这些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监测和保护不仅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现在除了要从管理制度、法律层面将遗产保护当做国家战略问题对待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科学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 目前我国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走向

  B.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保护、利用遗产的重要性

  C. 自然与人为的双重影响使我国遗产面临灭失风险

  D. 应从制度、法律、技术多个层面加强遗产的保护

  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答案】B。解析:文段围绕目前我国遗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用“因此”作结.指出当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监测和保护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当前遗产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点。最后一句又通过“除了……更重要……”来加强这一结论.故本题答案选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相关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植树问题习题及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判断推理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