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
1、
张女士的女儿在南京市一家重点名校读高中。令张女士感到不安的是,女儿上到高二后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张女士为此十分焦急。去年1月,张女士了解到一家教育培训中心承诺可以提高培训学生的学习成绩,便前往洽谈。面对张女士,该培训中心相关人员一再打包票,称其女儿只要参加他们的一对一特色培训,可以保证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提高不了则可以全额退款。得到这样的肯定答复后,张女士与这家教育培训中心签订了书面合同,约定女儿在这家培训机构接受98课时的一对一辅导培训,费用共计9000元。合同还特别约定: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提高,将作无效退款处理。
随后,张女士的女儿开始参加培训。但张女士万万没有想到,女儿接受完73课时的辅导培训后,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数学居然只考了40分出头,比参加培训辅导前的成绩整整降了22分。既耗费了金钱又耗费了女儿的学习时间,结果却事与愿违。张女士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她以这家教育培训中心未能兑现提高女儿成绩的合同承诺告到法院,要求全额退款。
说起“凯恩英语”,许多沪上白领都会想到这所创办10多年,以高品质教学、实惠学费而闻名的英语口语培训学校。然而就在去年12月,这所荣获多项奖项、曾接受教育部领导访问的沪上老牌口语中心却突然人去楼空,主管领导不知去向,空荡荡的教室只剩几名不知情的外教向陆续赶来的同学通知“学校可能倒闭”的消息。而且,停课当日凯恩英语仍在以每人数千元的学费进行招生。
近几年,教育培训行业成为资本助推下的明星企业。在教育培训这座富矿中,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被发掘,受到掘金者们的疯狂追捧,比如艺术培训领域。以音乐、美术、舞蹈为主要课程的艺术培训,与语言培训、教辅培训分享着共同的家庭消费主力军青少年群体。随着学习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形成一个巨大的艺术培训市场。即便“艺考热”在这两年开始理性回归,也没有使得艺术培训市场降温,反而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不过,相对于其他已经逐渐走向扩张和整合的培训领域,艺术培训市场则显得落后稚嫩很多。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态;或许正因为如此,社会上的各类少儿艺术培训班一直是备受追捧。不过,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却发现,在家长盲从或者功利的心态之下,很多孩子即便学会了技术,却也不懂得艺术。教育专家呼吁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目前,艺术培训市场主要是靠市场经济规律在进行调节,政府基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只进行了简单的审批、年审业务,未出台具体的对艺术培训市场积极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无牌无证的违法机构和教师,也未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使市场混乱日益加剧。
绝大多数机构都是由艺术专业人士所开设,既做管理,又担任培训教师。其管理与教学模式无法进行快速有效地复制。由于社会艺术培训行业在全国来讲起点都比较低,发展缓慢,因此,既熟悉艺术培训市场,又有现代企业经营经验的人才非常匮乏。
2、
如今,“答疑解惑”成为了产业,美其名曰“教育产业化”。这是颇为奇怪的五字组合,有人全盘否定,有人奉为圭臬。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打量,面对数亿学生的升学需求,供给方想不“产业化”都难。事已至此,唯有希冀那些在教育产业化路上正撒欢狂奔的教育集团,在挖培训金矿的同时,能够将教育的“根”留下。
在学界对“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这一命题尚未定论时,市场上各类教育辅导机构早已“风生水起”。看看周遭,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大学,教育早已是赚钱工具。远的暂且不提,仅2010年中国就有4家教育培训机构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当然,这个生意听上去要比其他的行业高尚。在这个充满了需求的时代,如何将企业家对资本的需求,和学生对知识和名次的追求,保质保量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一个产业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学生补习群体如此庞大,这“额外”的培训对学生们来说是否也意味着额外的作业和负担?而家长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些课外辅导班的存在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和学生抱着“别人都补了,自己不补不行”的心态随大流地“被补课”。而一些在职教师面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金钱“诱惑”时,一般难以抵挡。
“老师在校外兼职已经见怪不怪了,估计有一半的教师在外兼职,有的收入能达到工资总额的一半。”上海市某重点中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给本校学生补课每小时收入在150元左右,而在校外补习机构上课,每小时的收入在300元左右,整整翻了一番。
然而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言在先: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实际操作中很难禁止。”业内专家表示,老师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去授课,也没有影响正常教学,怎么查,怎么禁?即使有法可依,也很难真正执法。上海一家文化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中心大多数都是聘请公办学校的老师来授课,有些名校名师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500元,月收入可达万元。
“一方面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融资顺畅,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可谓底气十足。”有专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尽管目前教育培训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从现状看来,中国的教育培训产业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有上万家,但是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少之又少,教育培训产业这块‘金矿’尚待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中国教育培训业已经有11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去年,安博教育、环球雅思、学而思和学大教育4家培训机构已先后在美国上市。而还未上市的培训机构正蠢蠢欲动,忙着融资扩展业务。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虽然遍地开花,但质量良莠不齐。事实上,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设下了很多陷阱,比如在退费方面,大多数机构都承诺“不满意就退费”,但当记者询问具体的退费细节时,往往语焉不详。此外,很多培训机构打着“达标班”、“包过班”或类似的特色班的幌子,将学费升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他们口中的“包过”,其实就是一次没考过,可以继续留下来学习。
“挖十来个坑,不如好好打一口井,只有足够深了,才能打到水。”储朝晖说,现在这个行业太热了,很多机构心浮气躁,跟风现象严重,教育质量不过关。由于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查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也无从下手,培训机构钻了监管盲区的空子。
储朝晖同时表示,虽然教育局对设立培训机构有资金、师资、场地、设备等明确要求,但是具体到运行过程中的教学水平、师资来源、招生方式等细节,仍缺乏规范。“而适用于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也未明确处罚细则,违法培训机构存在侥幸心理,即便出了事,消费者也是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