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5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9 页:图形推理 |
第 10 页:演绎推理 |
第 12 页:定义判断 |
第 13 页:资料分析 |
第 15 页:数量关系 |
46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①】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农户乃至城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需求。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②】。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国外重点发展的是比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他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了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 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 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参考答案:C解析:焦油滤清器的研制是为了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A选项说法不正确。文段中只提到S县的我国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它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而并没有提到气化发电在我国的发展,B选项表述不准确。文章最后一段说“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可见D选项“已取得了重要成果”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故本题选C。
47下列哪项技术不包括在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几个关键技术”之内?( )
A. 汽爆分离技术B. 制造纤维素酶技术C. 酸解分离技术D. 提纯脱水技术
参考答案:C解析:通读文章第四段我们可以概括出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有四个,分别为:汽爆分离技术、酶解过程技术、制造纤维素酶技术、提纯脱水技术。C选项酸解分离技术是以前分离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方法,故本题选C。
48以下哪项不是秸秆气化炉较一般炉灶所具有的优势?( )
A. 适用燃料更广泛B. 所有燃料燃烧后灰分较原煤低C. 所用燃料成本更低D. 具有焦油滤清器
参考答案:D解析:文章第二段提到秸秆气化炉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其中滤清器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M题,它不是秸秆气化炉较一般炉灶所具有的优势。故本题选D。
49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章中提到的生物能源的可利用途径?( )
A. 生物质燃烧烧水做饭B. 生物质发电C. 生物质制取液态燃料D. 生物质制作肥料
参考答案:D解析:文章第一、三、四段分别阐述了生物质燃烧烧水做饭、发电和制取液态燃料这三方面的用途。D项“生物质制作肥料”虽也属生物质的利用途径,但不在此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故本题选D。
50填入文章【①】【②】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凡方式B. 普遍途径C. 普通方法D. 常见技术
参考答案:B解析:首先看第二空,“生物质发电”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一种重要“途径”或“方式”,而不是“技术”或“方法”,排除C、D。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故第一空填“普遍”合适。故本题选B。
5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板块结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部分或称为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板块的不断移动,使断层——穿过岩层的地质裂缝——的应力不断增加,造成岩层的略微变形,最终断裂而产生断层地震。这时变形的岩层会弹回来,像一根拉长的橡皮带绷断后一样。其后,断层的各边都移动,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地震前断层周围的应力会增大,这个概念促使人们想到许多检测这种地震警报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他们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这类仪器。由于变形能改变蓄水能力(或者说通过使细小裂缝开启或闭合而改变岩层的孔隙度),因此孔隙内的水位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卫星已可以用来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其精度可达几厘米,所以现在的许多测量点都可以从空间重新测绘。所有这些方法在可能发生地震时都会有所显示。当一个断层的不同部分活动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在历史记载中却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断层的这个平静地带(称作地震空白区)就可能是将发生地震的地方。但是断层的所有部分不都是照这种方式活动的。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这种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很轻微,不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是不会觉察到的,这个过程叫做蠕动。正在蠕动的断层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除非蠕动停止。通过对蠕动的断层和地震空白区的多年监视,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出将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是( )。
A. 地震消除了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
B. 断裂的岩层不断向各边移动
C. 地震使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增加
D. 板块的不断移动使岩层断裂
参考答案:A解析:由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岩层发生变形是岩层的应力不断增加的结果,所以当地震释放了存积在岩层中的应力后,“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因此A选项最能解释“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
52下列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重新测量三角测量点网络的变形情况 ⑦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 ③改变岩层的孔隙度④观察孔隙内水位的变化⑤通过卫星对三角测量点重新测绘
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C解析:文章中的“改变岩层的孔隙度”是岩层的变形的结果,并非人力所为,故③并非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排除AD两项。由文章第二段的第一句“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可推知,科学家是通过把新测出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与以前测出的网络相比较,从两者的变形情况来推测地下岩层的运动情况,①正确。故本题选C。
53第四段中“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的“其”指的是( )。
A. 活断层各部分的滑动B. 许多岩层的变形C. 活断层各部分的变形D. 许多岩层的滑动
参考答案:A解析:由“其”所在的原文“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可知,“其”指代的是“它们的滑动”,而“它们”又特指“活断层的各部分”,故本题选A。
54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
A. 地震灾害之所以不可能消除,是因为地球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B. 断层的应力始终处于“产生——增大——消除”的不断循环之中
C. 地震空白区之所以最可能发生地震,是因为它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互不相同
D. 正在蠕动的断层如果停止了蠕动,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
参考答案:C解析:由文章第三段“当……时,如果……,那么……”可知文中陈述的是一种假定的条件,即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没有发生过地震,地震空白区就可能发生地震,C选项错把假设关系表述为因果关系,且“最可能”的说法也与文章表述不符,故当选。其他三项均可由文段推出。
55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B. 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地震预报
C. 不同的地质运动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D. 借助观察蠕动是预报地震的有效的方法
参考答案:B解析:文章第一段通过介绍板块的运动来介绍地震产生的原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四种地震预测方法,第三、四段介绍了断层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与地震的关系以及对地震可能发生地区的预测方法。故概括起来,文章主要讲的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及预报方法,B选项正确。A、D选项均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并非主要观点,排除。C选项文章并未对“不同类型的地震”作相关介绍,排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