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5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9 页:图形推理 |
第 10 页:演绎推理 |
第 12 页:定义判断 |
第 13 页:资料分析 |
第 15 页:数量关系 |
56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如何制造出廉价的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但是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为水。分离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①,这种薄膜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作为研究制造廉价氢气的一部分,以色列雷霍沃特市的维茨曼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②。已有的能渗透氢原子同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由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陶瓷薄膜③。由于它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生产。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能耐更高的温度。原因是温度越高,转变的效率越高。例如,温度到达2200℃时,就会有1/3的水能够有效地转变为氢和氧。该院这个项目的主要研制者科干用特别处理过的氧化锆和氧化铈粉末配料,制成了能在2000℃高温下工作的薄膜④。他认为,还能进一步开发出能在2200℃左右温度下工作的材料。新的薄膜能经得住高温的部分原因是材料的选配,另外,生产陶瓷的粉末经过特殊的处理也是一部分原因。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角的极少。这就【】着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科干的这项发明对于用加热方法生产氢气是一个关键性的进展。
对文中①②③④处“薄膜”的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处含义最广,可包含②③④
B. ②处与③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C. ③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不相同
D.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B解析:①处含义最广,②处与④处的内涵即耐高温相同,②处的薄膜是有渗透性、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③处的薄膜是不及②处的薄膜耐高温,尚不能真正用于氢气生产的陶瓷薄膜。
57对第二自然段从水中提取氢的工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把水加热至氢氧分离
B. 要用渗透性薄膜将氢氧分开
C. 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
D. 两种气体的分离要及时
参考答案:C解析:“把水加热”是从水中分离氢的简单途径,而不是“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C项理解错误。
58与进一步开发能在2200℃状态下工作的薄膜无关的一项是( )。
A. 制作薄膜的材料要进一步选择
B. 制作材料间的配比要进一步研究
C. 渗透性薄膜的密度要进一步控制
D. 制作薄膜的粉末要经过光滑处理
参考答案:C解析:第五段讲了材料配比问题,第六段指出材料的选择、制作材料的粉末处理等问题。文段没有涉及“渗透性薄膜的密度要进一步控制”的表述,因此本题答案为c。
59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尽管对利用氢这种能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可如何制造出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B. 用氧化镁
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薄膜,由于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还不能用来提取氢
C.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耐高温,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氢原子转变为氢气的速度就越快
D. 以色列某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既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能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
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中“如何制造出氢”与文中“如何制造出廉价的氢”不同。B项中“还不能用来提取氢”与文中“不能高效地提取氢”说法不符。C项“速度就越快”的说法异于文中的“效率越高”。
60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代表 B. 意味 C. 象征 D. 预示
参考答案:B解析:括号前后的意思是:“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角的极少”,这就使得形成薄膜后他们中间也很少有棱角接触,因此使得他们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代表”“象征”明显与文意不符,排除。作者在此处是进行理论分析,而非情景预测,所以用“意味”比“预示”更契合文意。
6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已是一个依靠知识驱动的智力系统。单纯模仿的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发挥民族创造力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讲,物质资源也退居次要地位。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利用高科技开发的产品是“集成知识”型产品,而传统产品则属于“集成资源”型产品。集成知识型产品常常要求预先支付较高费用,但其实际成本则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带来巨额利润。例如购买一份软件可能要花几百万元,但拷贝这份软件只需几元钱,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种产品越接近纯知识型,它的收益也就可能越高,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即从【】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着【】的人手中。正因如此,当今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强国。
对“物质资源已退居次要地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依靠知识来驱动,物质资源的作用就显得微弱了
B. 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取代了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地位
C. 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不是物质资源,因而社会核心资源发生了位移
D. 集成知识型产品的效益大大超过集成资源型产品的效益,促使科学技术资源地位上升
参考答案:A解析:“物质资源”是就上文的“科学技术”而言的,此句的含义是高科技时代,社会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物质资源的作用显得微弱了”。所以A项理解有误。
62“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句中“其”字指的是( )。
A. 集成知识型产品B. 集成资源型产品C. 所购买的软件D. 纯知识型产品
参考答案:C解析:代词通常指代距离它最近的内容。由“例如购买一份软件可能要花几百万元,但拷贝这份软件只需几元钱,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可知“其”指代“所购买的软件”。
63对“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科学技术已变成了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
B. 因为当今社会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
C. 因为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是无止境的
D. 因为“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大转移
参考答案:D解析:题目问的是:为什么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由文段可知,其原因有二:一是高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低,二是发展高科技产品能够创造出“集成资源”型产品无法比及的巨大财富,从而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D项符合,故为正确答案。
64对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表述得准确严密的一项是( )。
A. 在高科技时代,要想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必须依靠知识驱动
B. 在高科技时代,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
C. 在高科技时代,能否发展成经济强国,关键是能否充分掌握并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
D. 在高科技时代,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
参考答案:C解析:“表述准确严密’’的一项,就是说其他选项的表述也可能对,但不准确严密。文章的主要意思是: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促使物质资源贫乏国家成为经济强国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C项突出了科学技术知识与经济强国的关系,照应了主旨,因此本题答案为C。
65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A. 自然资源、物质资源B. 智能资本、物质资源
C. 自然资源、科技知识D. 集成知识、集成资源
参考答案:C解析:由原文“即从【 】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着【 】的人手中。正因如此,当今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可知第一个空对应“物质资源”,第二个空对应“科学技术知识”,再联系上文,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