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5 页:言语理解 |
第 9 页:数量关系 |
第 11 页:图形推理 |
第 12 页:演绎推理 |
第 15 页:资料分析 |
46、 关于“低碳族”的生活特点,以下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喜欢并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B.关注的重点是节能减排并从日常生活做起
C.作为时尚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做起来很酷
D.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以改善环境
参考答案:B 解析:“低碳族”的低碳生活就是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等低碳做法,注重生活细节达到低碳目的,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因此,与“低碳族”的生活特点最符合的只有B选项。
47、 低碳生活具有多重意义,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低碳生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内容
B.个人的低碳生活,可以促进整个环境的改善
C.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是节省个人的开销
D.低碳生活是公民个人可以做得到的环保行动
参考答案:C 解析: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排污减排、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生活质量等,A、B、D三项都是低碳生活的意义。为了节省个人开支不是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故本题选C。
48、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8-53题。
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和“假控出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而是根据自己“半世亲见亲闻来创作”,“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有人据此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刻板记录,因而对宣作了各种各样的“索引”,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或者认为他写的是曹雪芹自己的身世。这些看法显然都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只是说明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出身经历有关,其中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做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四十二回中,作者借宝钗论画,进一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观点;“你若照样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里证明作者所提倡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曹雪芹正是以十年辛勤的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像《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浑然天成,表现了【】的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索引”在这里的意思是( )。
A.搜寻、寻找
B.摘引书刊条目
C.注释
D.繁琐的考证
参考答案:D 解析:原文所谓的“索引”是指,有人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与作者的现实生活进行一一对应,这就是一个繁琐的考证过程,故本题答案为D。
49、 两个“它”的意思是指( )。
A.两个“它”都指代《红楼梦》这部小说
B.两个“它”都指前面引文:“半世亲见……”“其间离合……”
C.前一个“它”是指引文“半世亲见……”,后一个“它”是指《红楼梦》这部小说
D.前一个“它” 是指《红楼梦》这部小说,后一个“它”是指引文“其间离合……”
参考答案:C 解析:原文中“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索引’,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这一做法的依据就是,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作者“半世亲见……”,因而前一个“它”指的就是这个依据;另外,提取“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这个句子的主干,“它……不同于……作品”,只有作品可以与作品相比较,故后一个“它”是指《红楼梦》这部小说。
50、 对后半段引号中这段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引用曹雪芹谈《红楼梦》创作的原话,意思是说写小说与画图画一样,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
B.这段文字引用宝钗与曹雪芹论画的原话,意思是说画图要按纸张尺寸大小合理布置,该疏则疏,该密则密
C.这段文字引用曹雪芹与宝钗论画的原话,意即写小说和画图画都要注意剪裁取舍,加以合理虚构
D.这段文字引用的是《红楼梦》中宝钗的话,意思是说画图不能完全是写实,要按实际需要,有所取舍,有所虚构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所指的句子即是《红楼梦》里宝钗的原话,文章引用原话之后紧随的句子是“这里证明作者所提倡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这是作者引用的意图,D项最符合题意。
51、 在【】处该填上的确切的词语是( )。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写实主义
D.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A 解析:由“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浑然天成”可知,括号处应选“现实主义”,即A项。
52、 本段文字大意概括最正确的一句是( )。
A.论述了《红楼梦》创作主要依据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写的也都是稍加虚构的真人真事,《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B.论述了《红楼梦》创作并非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影射这个、影射那个甚至说它是自传体小说都是荒谬的
C.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以生活的真实作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D.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严格挑选写作素材、刻意加工提炼,以严肃的态度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与原文不符;B项,“《红楼梦》创作并非反映生活的真实”与原文不符;D项并非作者所推崇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故本题答案为C。
5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3-58题。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个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结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根据文意,肠脑之所以称为“脑”,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而独立活动的神经系统
B.它的物质构成中含有神经细胞及对其起显著作用的物质
C.它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
D.它起源于管形动物的脑神经系统并从中分化出来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文意,A、B、D三项理解都是正确的。C项的错误在于,“同颅脑一样”的理解缺少依据。文中提到“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只是讲了肠脑的一部分物质构成,并没有就此说明作为具有“独立功能”的肠脑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功能;另外,“同颅脑一样”还说明两脑都能够控制肠胃的运转,显然文中没有这个意思,要是“同颅脑一样”,肠脑便不能称其为“脑”了。因此,C项对其功能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54、 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参考答案:C 解析:对这一句话,联系上下文看,是在讲肠脑的物质构成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要的物质几乎相同的物质,是从物质构成上说明肠脑之所以叫作“脑”的理由。A项讲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B项讲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都缺少根据,是不准确的。D项错在“所有的物质”上。文中的“所有的物质”指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不是肠脑中的所有的物质。
55、 下列解说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
B.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联系的重要渠道
C.进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
D.重要的肠神经系统因不能进入头颅而成为独立系统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的错误在于,对文中“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一句意思的把握失当。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可以影响肠胃神经功能,却不能“改变”肠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B项的错误在于对颅脑、肠脑两者发生联系的“渠道”没有把握准。联系两者的不是“情绪的变化”,而是迷走神经。C项忽视了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一句,误认为“进食和消化”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