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片段阅读 |
第 3 页:参考解析 |
1、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
是多种多样,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研究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观点是( )。
A. 个体看待事物的观点会影响人的情绪体验
B. 评估学能让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C. 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原来经验的影响
D. 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
2、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书本是他们获得知识和寻求思想支柱的重要途径。并不是著书立说的人便可成为社会时代的导引者,在写书的人和繁杂的书籍经典海洋中,能够真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深印象的往往微乎其微,因此,对于那些不以创利为主要目的的著书者和那些潜心修志、遍觅群科的读书人来讲。少量的作品、大量的心血和永恒的探索都是有同等价值的。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
A. 作品太多,往往使人良莠不分
B. 对作品的评价,著书者和读书人都应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C. 作品的好坏不在多而在精
D. 只有投入大量心血的著作才是最好的
3、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
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不包括( )。
A. 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B. 敢想敢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C. 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
D. 想法要切合实际,否则就是空想
4、在工业企业中,职工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它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生产和制造方法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企业职工都面临着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问题。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目前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并不重视
B.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和革新
C. 职工培训十分重要,必须一直抓下去
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工素质需要提高
5、爱因斯坦曾经明确表示,他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他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由此可见,思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段话主要支持广这样一种观点( )。
A. 爱因斯坦其实并不懂得用语言进行思考
B. 形象思维是比抽象思维更优越的一种思维方式
C.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D. 提升思维水平的关键在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6、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汉代的精舍、精庐有一定的继承关系。精舍与精庐是汉代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那时讲学皆由口授,加上受限于印刷技术,尚不具备藏书条件,不能算真正的书院。
这段话接下来要讲( )。
A. 私家讲学的内容
B. 书院正式出现的时间
C. 书院的历史记载
D. 古代教学机制的产生
7、人际沟通过程中,既不能偏重某些人,使其他人受到冷落,也不应该只顾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爱说什么便说什么。否则,你只是在发表意见,根本不是在进行沟通。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人际沟通过程中( )。
A. 要善于倾听其他人的意见
B. 要讲求说话的技巧与分寸
C. 必须随时注意他人的感受
D. 应该注重与他人良性互动
8、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实验室里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
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
A. 他们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实际并不如此
B. 技术和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C. 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所占比例很低
D. 技术类创业公司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
9、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 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 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 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10、对于在线阅读是否会提高人们的阅读效率。伦敦大学花了5年时间研究大英图书馆的在线读者。发现读者总是忙于一篇又一篇地浏览,却极少细看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一篇文章,通常读上一两页,便“蹦”到别处去了。报告说:“很明显,网络阅读让人们读得更多,却读得更浅。人们上网正是为了回避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有韵味和深度。我们不应回避
B. 网络使我们步入了信息社会,但也会造成信息泛滥
C. 网络阅读使人读得更浅,并不能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D. 网络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会影响网络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