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3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7 页:数量关系 |
第 8 页:图形推理 |
第 9 页:定义判断 |
第 11 页:类比推理 |
第 12 页:逻辑判断 |
第 13 页:资料分析 |
四、逻辑判断。请开始答题:
96通过处理由光传递的信息,人们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试图建造可以通过相同处理程序来察觉空间联系的计算机的科学家们至今已经设计并建造了固定的机器。但是,只有在这些科学家们生产出可以在其所处环境中移动的机器以后,他们才会实现其目标。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
A. 人们往往可以轻易发现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即使这些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B.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听觉来识别空间联系,但是视觉通常是空间联系的最重要的方法
C. 人们依靠有序运动得出的视觉暗示来发现空间联系
D. 发现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需要对光传递的信息进行推理
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生产出可以在其所处环境中移动的机器,科学家才能看到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c项中的“依靠有序运动得出的视觉暗示”与题干中的“通过相同处理程序”相对应,并且与结论“看到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相关联,因此可以对结论起支持作用。A项说的是运动的物体,而题干中说的是“可以在其所处环境中移动的机器”,属于偷换概念;B项与“移动的机器”无关;D项是在重复题干前提,都不能对题干结论构成支持。
97桌上放着一瓶密封的液体,老师让甲、乙、丙三个学生辨认。甲说:“这不是水,也不是醋。”乙说:“这不是水,而是酒。”丙说:“这不是酒,而是水。”老师最后说:“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错;还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
根据这样的条件,下面哪项为真?( )
A. 这瓶液体是酒
B. 这瓶液体是水
C. 这瓶液体是醋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假设法。首先,假设这瓶液体不是水,则甲、乙两人都有一个判断是正确的,则丙的两个判断都错误,因此这瓶液体应该是酒,此时甲的两个判断都正确,与老师的说法相矛盾,故假设错误,这瓶液体是水。这瓶液体是水,此时丙的说法完全正确,乙的两个判断都错误,甲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8医生在探索M病的病因时受到了P这种疾病形成原因的启发。因为这两种病都发生在年龄相似的一类人当中,两种病的明显症状都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另外,这两种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医学研究者确信导致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是相似的。
该结论依赖的预设是下面哪一项?( )
A. P病比M病对大众健康的危害更严重
B. 现代医学对于每一种疾病都将最终发现其治疗方法
C. 很少有病病的症状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
D. 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会有类似的病因
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论述:两种疾病的症状相同,所以引发疾病的病毒相似。选项D指出两种现象具有可比性。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有类似的病因,这样就将M病和P病联系起来,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也就能推出题干中的结论了。因此D项正确。选项A、B、C都是无关选项,全部排除。
99一名警察对一名证人说:你也认为违背承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当我们开始谈话时,我们都默认了向对方说真话的承诺,并且说谎是一种违背承诺的行为。所以,即使你曾经向某人承诺你会告诉我他当时在家,你也不应该这样说,如果你知道他不在家的话。
以下哪项是警察在上文的论述中所必须假设的?( )
A. 大多数时候证人对警察说的都是真话
B. 有时最好为一位朋友的利益去做事,而不是保守对他的一项承诺
C. 违背承诺的行为会导致比说谎更严重的后果
D. 违背默认的承诺比违背明确做出的承诺有更严重的后果
参考答案:D
解析:警察首先指出违背承诺不好,而谈话是默认说真话的承诺,接着得出结论:即使“你”已做出明确的承诺说假话,也要说真话。同时存在默认的承诺和明确做出的承诺,二者是矛盾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违背一方会得到比违背另一方更严重的后果,才能明确得出遵守哪一种承诺的结论,故D项是必须假设的。A项,大多数时候不能代表所有时候,因此警察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A项不是必须假设的。
100尽管甲、乙两套检测系统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但都能检测出所有的产品缺陷,而它们也都会错误地淘汰5%的无瑕疵产品。由于错误淘汰的成本很高,所以通过同时安装两套系统,而不是其中的一套或另一套,并且只淘汰两套系统都认为有瑕疵的产品就可以省钱。以上论述需要下面哪一项假设?( )
A. 接受一个次品所造成的损失比淘汰一个无瑕疵产品所造成的损失大
B. 甲系统错误淘汰的5%无瑕疵的产品与乙系统错误淘汰的无疵产品不完全相同
C. 除了甲、乙两套系统,其他的检测疵点的方法都需要把产品全部拆开
D. 不论采用哪一系统,第二次检测只需要对第一次没被淘汰的产品进行检测
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要尽可能地减少被错误地淘汰的无瑕疵的产品。如果甲系统错误淘汰的无瑕疵的产品与乙系统错误淘汰的无瑕疵产品完全相同,那么同时安装两套系统就没有意义,因为这样并不会减少被错误地淘汰的无瑕疵的产品。所以选项B是必需的假设。A、C项为无关选项;D项与题意正好相反,按D项的假设,会错误地淘汰更多的无瑕疵产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1如果s餐馆在同一天供应红焖羊肉和什锦火锅,那么它也一定供应烤乳猪,该餐馆星期二不供应烤乳猪。赵女士只有当供应红焖羊肉时才去s餐馆吃饭。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
A. 星期二赵女士不会去S餐馆吃饭
B. 赵女士不会在同一天在S餐馆既吃红焖羊肉又吃什锦火锅
C. S餐馆只在星期二不供应红焖羊肉和什锦火锅
D. 赵女士星期二去S餐馆吃了饭,则那天一定没供应什锦火锅
参考答案:D
解析:由S餐馆在同一天供应红焖羊肉和什锦火锅,那么它也一定供应烤乳猪可知,如果那一天S餐馆不供应烤乳猪,那么它当天或者不供应红焖羊肉或者不供应什锦火锅或者两者皆不供应。所以,星期二s餐馆在不供应烤乳猪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供应红焖羊肉,赵女士依然有可能去该餐馆吃饭,A项不一定为真。除了星期二,赵女士都有可能在S餐馆既可以吃到红焖羊肉又吃到什锦火锅,B项不一定为真。S餐馆星期二不供应烤乳猪,但并不必然不供应红焖羊肉和什锦火锅,只是不能同时提供,c项不一定为真。已知s餐馆星期二不供应烤乳猪,那么,它在星期二那天或者不供应红焖羊肉或者不供应什锦火锅或者两者皆不供应;赵女士只有当供应红焖羊肉时才去S餐馆吃饭,说明星期二提供红焖羊肉,那么一定不能提供什锦火锅,D项一定为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2 张教授认为,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与环境状况、气流运动和海拔高度有关。为了证明这一理论,张教授在山上的不同高度分别打开装着煮过的培养液的瓶子,发现海拔越高,培养液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小。在山顶上,30个装了培养液的瓶子,只有2个长出了微生物。张教授的学生莫聪另用干革浸液为材料重复了张教授的实验,却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使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所有装了培养液的瓶子都很快长出了微生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张教授和莫聪实验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
A. 只要存在氧气,微生物就会从培养液中自发地生长出来
B. 培养液在加热、消毒、密封、冷却的过程中会被外界的细菌污染
C. 张教授和莫聪的实验设计得都不够严密
D. 干草浸液中含有一种耐高温的枯草杆菌,培养液一旦冷却,枯草杆菌的孢子就会复活,迅速繁殖
参考答案:D
解析:要解释张教授和莫聪实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就要指出二者实验中的不同之处。只有D项指出,张教授和莫聪所用的培养液不同,正是由于莫聪使用的干草浸液中含有一种耐高温的枯草杆菌,才会导致所有的瓶子中都会很快出现大量的微生物。A、B、C项在二者的实验中都会出现,属于相同之处,无法解释结果的不同。故本题选D。
103 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数学知识就越贫乏。美国有超过30%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而在中国仅有5%的孩子这样做。但是在美国只有不到15%的孩子懂得统计学与几何学概念,而在中国却有45%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如果美国孩子要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话,他们就必须少看电视。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
A. 中国孩子在功课方面的训练比美国孩子多
B. 美国孩子在统计学与几何学概念方面所接受的教育并不比中国孩子差多少
C. 美国孩子对统计学与几何学概念的兴趣比中国孩子小
D. 想在统计学与几何学上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会少看电视
参考答案:B
解析:B项排除了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在统计学与几何学概念方面所接受教育的差异,而在接受教育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看电视时间长的孩子数学知识比较贫乏,看电视时间短的孩子数学知识比较丰富,这样就在看电视时间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B项是题干推论所必需的假设。
10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目前很多人习惯通过浏览网页来获取当日的新闻,快捷且零成本。有人据此分析,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必然会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进而被其取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观点?( )
A. 网络新闻阅读无成本,但是存在很多假新闻
B. 有些深度阅读的新闻,只在纸质媒体上首发
C. 网络新闻数量巨大,读者无法一一筛选,区分其重要性
D. 网站均没有新闻采访权,其新闻基本来自纸质媒体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说明网络媒体的存在是以纸质媒体的存在为前提的,即一旦纸质媒体消失,网络媒体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网络媒体不能取代纸质媒体,从而最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观点。A、B、C项均只是从一方面指出了网络新闻具有一定的不足,但并没有和“纸质新闻媒体”建立有效联系,削弱力度均不如D项。故D项正确。
105经理说:“只有聪明且勤奋的人,才能做出成绩;而得到升职的人都做出了成绩。”
如果上述论断为真,可以推出下列哪一项为真?( )
A. 小张非常勤奋,那么他有朝一日会升职
B. 小王刚刚升了职,可见小王是个聪明的人
C. 聪明但不够勤奋的人,也可能得到升职
D. 经理是通过招聘会直接上岗的,他是个聪明且勤奋的人
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聪明且勤奋一作出成绩,和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升职一作出成绩。因此可以推出一个新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升职一聪明且勤奋。A项不能推出,“勤奋”不是“升职”的充分条件;B项可以推出,由新推出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知,“得到升职”一定是“聪明且勤奋”的;C项不能推出;D项,因为经理上岗并没有经过“升职”,故无法判断他是不是“聪明且勤奋”。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