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上海 > 正文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十

来源:考试吧 2013-12-31 13:10:13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将于2014年1月18日进行,考试吧整理“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供考生参考学习。
第 1 页:常识判断
第 3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 7 页:判断推理
第 12 页:资料分析
第 13 页:数量关系

  41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家和地区中,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渠道(  )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二是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彩券而进行的间接投入,三是来自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投入。对上述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个人可以为保护文化遗产进行捐赠

  B. 个人力量对文化遗产保护无足轻重

  C. 政府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发行专项彩券

  D.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充足的资金

  参考答案:B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D项正确。由资金来源的三个渠道可知,A、C两项正确。B项“无足轻重”与渠道三“来自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投入”相悖,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2人类社会自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____,但总的来说,可以将它们____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直接税如土地税、房屋税等。间接税如盐税、渔税等。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____经历了一个漫长演进的过程。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 大同小异 概括 出现

  B. 林林总总 划分 发展

  C. 不胜枚举 归纳 更替

  D. 五花八门 合并 蜕变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句意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示“多”含义的词语,由此排除A。“划分”意为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与旬意不符,排除B。“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不能用于形容税种的变更,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43经典会被一代代人重读,这样文化、尤其是作为精髓的文化就有了传承。当然有些也是隔代遗传,甚至经过世纪尘封。有些经典的命运非常孤独,有些好得多。经典是时间的造物。在时间中它又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些读者会把自己的生命又加入进来。经典不怎/z,时髦。经典是安静的,经典等待着。它必须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得多好。对这段文字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重读经典有利于文化传承

  B. 经典的生命需要读者来重塑

  C. 尘封的经典更值得去品味

  D. 经典的命运各不相同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经典会被一代代人重读,由此作为精髓的文化就有了传承。其后说明经典的命运各不相同.最后说明经典的复活需要等待一个好的读者。其意在强调读者的重读、重塑对于复活经典的重要作用.B项“经典的生命需要读者来重塑”符合文意,当选。

  44在中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利益高度分化的今天,不可否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反差,甚至是“茅屋旁边忽然耸立起一座宫殿”式的强烈反差。在现阶段,一些负面情绪的滋生难以避免。比如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等。这些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为公众的“不宽容”、“不理性”、“不淡定”。但在“一切向钱看、向权看”之风渐起,不安全感、焦灼疑虑加重的情况下.如果一些媒体只出于传播考虑,率先放弃客观理性,采用“情绪表达”,去层层放大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那就是在放弃媒体责任,也是在破坏社会信心。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负面情绪的滋生与泛滥是转型期社会的必然产物

  B. 媒体应尽量淡化负面信息,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C. 负面信息的大量传播会对社会信心产生不良影响

  D. 媒体不该偏好负面情绪表达,应承担起其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现阶段一些负面情绪的滋生难以避免,然后以“但”进行转折.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不应基于传播的考虑,放大负面信息的报导及负面情绪的表达,忽略其社会责任。由此可知,文段是针对“媒体”而言的,A、C项均未从媒体的角度阐释,可首先排除。B项的“尽量淡化负面信息”表述错误.与文段中“客观理性”相悖。本题选D。

  45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__________,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__________.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护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__________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 细腻 光滑 繁衍

  B. 精美 规则 蔓延

  C. 高雅 实用 滋生

  D. 坚硬 平坦 疯长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中,“坚硬”与“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不对应,排除D。第二空,“实用”不是大青石的特点.可以刻字雕花的汉白玉同样实用,由此排除C。第三空中,“蔓延”意为向四周扩展延伸,后面不能接“出来”,排除B。本题答案为A。

  46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想象的成分也不少。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B.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C. 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

  D.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西方人以前对中国不了解,认为中国很神秘,对中国充满了想象;接着说现在西方糟中国,想象成分也不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西方人仍然不了解中国,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故答案为A。B项“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与文段“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不相符合;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D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47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__________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__________的。一般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__________货币政策的信号。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 微弱 巨大 宽松

  B. 问接 直接 紧缩

  C. 次要 主要 稳健

  D. 积极 消极 扩张

  参考答案:B

  解析:第三空中,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上升,则市场中的货币供给减少,与此一致的货币政策应是“紧缩”或“稳健”,排除A、D。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会对最终客户产生影响,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间接”影响最终客户,而后者“直接”针对最终客户,排除C。本题答案为B。

  48从____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海归”们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当求职简历____,当残酷的现实远不及当初设想的蓝图那么美好,他们开始反思当初的留学是否值得。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 众星拱月 石沉大海

  B. 步月登云 泥牛人海

  C. 坚定不移 杳无音信

  D. 春风得意 如石投水

  参考答案:A

  解析:“从——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说的是海归们从受热捧到受冷落的变化。“步月登云”形容志向远大;“坚定不移”形容毫不动摇。这两个词均不能形容受热捧的状态,排除B、C。第二空中,“石沉大海”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如石投水”比喻互相合得来。句中说的是简历没有收到回应,应选“石沉大海”。本题答案为A。

  49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最早的地震仪,称为候风地动仪。它全部用精铜铸成,外形很像一只带盖的凸肚茶杯,中间的椭圆形球表面铸着八条龙,龙头对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8年,我国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根据以上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国家

  C. 最早的地震仪的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D. 候风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位

  参考答案:C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可知,A项正确。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B项正确。最早的地震仪出现在公元132年,距今不到两千年,故C项错误。候风地动仪的八条龙对准的是八个方向,这八个方向是大致方位,而不是精确位置,由此可知,候风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位,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

  50文化与生命________,与生命相渗透的前人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人类历史文化的倒影。好比我们弯腰低头俯对河水,我们看到的水中映像便________是正相了,但是我们总得直起身来,满脸赧颜羞色地接受这________的倒影……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 同在 俨然 宿命

  B. 共生 完全 可怕

  C. 伴随 必然 艰难

  D. 纠缠 几乎 沉重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与生命相渗透的前人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可知.文化与生命是生死与共的关系,“伴随”、“纠缠”均不能表达出这层涵义,排除C、D。第三空填“可怕”

  与“满脸赧颜羞色”的语境不相符,排除B。故本题选A。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