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类比推理 |
第 2 页:选词填空 |
第 3 页:数字推理 |
第 4 页:数学运算 |
第 5 页:阅读理解 |
第 7 页:常识判断 |
第 8 页:图形推理 |
第 9 页:演绎推理 |
第 10 页:资料分析 |
阅读理解。请开始答题:
36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由“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可知,之所以要百花齐放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不是从花的生存权利考虑,据此排除C、D项。A项强调个人爱好的广泛,B项强调人与人之间爱好的差别.与后句的“各取所需”所对应,B项填入句中更贴切。本题答案为B。
37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主旨的是:
A. 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C. 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D.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文段先描述了我国一大批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抢救与保护,随后用“但是”一词作转折.强调后面的内容,即曲艺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与此表述一致的是B项。故本题答案为B。
38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锂电池,有望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传统的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并用一层聚合物薄膜隔开正负极,而在这种新型锂电池中,电池的正负极被融合到一起,制作出一种类似果冻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看起来是固态的,但其中70%的成分是液体电解质,可以很好地起到导电作用。新型锂电池功能与传统锂电池相当,突出优点在安全方面。传统锂电池如封装工艺不好,起火和爆炸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使用胶状物的新型锂电池相比之下就要安全得多。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 新型锂电池的胶状物燃点更高所以更安全
B. 传统锂电池不需要聚合物隔膜隔开正负极
C. 新型锂电池已广泛使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
D. 两种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相异但导电原理相同
参考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A项“胶状物燃点更高”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不需要聚合物隔膜隔开正负极的是新型锂电池:C项混淆已然与未然,原文说的是“有望广泛用于”。本题答案为D。
39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 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以上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 很多人对成功的理解存在误区
B. 成长才重要,成功不重要
C. 成功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D. 只要努力了,结果必然会成功
参考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文段先指出很多人对成功的看法存在误区——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就说这个人成功了.然后以“但”字转折引入了什么才是成功的本质。故文段重在强调什么是成功.据此可很快锁定答案为C。
40当代中国改革已进入打破多年沉积下来的权力垄断与利益割据、利益固化的攻坚阶段, 突破既有权力垄断与利益固化的唯一良方就是进行制度创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既有制度的绩效问题,而是热衷于进行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叠加式制度创新,更没有从源头上去思考如何系统建构对权力进行根本制约的锁链式制度体系这一核心问题。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
A. 中国制度创新忽视了从源头解决根本问题
B. 时下流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制度创新
C. 改革攻坚阶段应注意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
D. 应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以促进创新模式发展 .
参考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改革攻坚阶段应进行制度创新,然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制度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忽视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的缺陷,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要改变目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制度创新.应注意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与此相符的为C项。
41在很大的程度上,人们所讨论的收入差距扩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不动产财富的实际分布情况。财产性收入特别是不动产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与其他收入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收入差距扩大状态。这显然需要一定的再分配机制进行优化调节和制约。不动产税这样一个税种,显然应该发挥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优化作用。在“双轨统筹”框架下,房地产税不仅使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健康度和可持续性,还会在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方面施加再分配的优化调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应通过再分配机制进行优化
B.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主要源于不动产收入差距的扩大
C. 应发挥房产税在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优化作用
D. 不动产税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举措
参考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文段先说明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动产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并指出不动产税可以在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过程中发挥优化作用,最后针对这一状况点明了房地产税即是这样一种不动产税,不仅可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同时还能在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房地产税在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方面可发挥的优化调节作用,答案选C。A项表述过于宽泛;B项只是对文段内容的片面理解;D项“根本”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动产税”与“房产税”不是同等概念。
42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l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融化。多数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 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一些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从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最近十多年全球气温整体升高
B. 今后几年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
C. 近年世界各地气温并不均为上升
D. 极端寒冷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由“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全球变暖只是总体趋势,并不能推出今后几年的气温情况会一年比一年高。本题答案为B。
43中华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价值教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放到了先于授业和解惑的位置。可如果仔细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有一些反思,就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大中小学都包括在内,除了知识教育以外,所谓的价值教育微乎其微,即使有,也极其混乱。这样一种教育,如果说它失败,有些人可能不愿意接受,但说它不成功,相信没有人能够反对。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背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B.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C. 当前教育的失败性主要体现在价值教育的缺失上
D. 价值标准的混乱使我国的价值教育收效甚微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价值教育,并以《师说》来说明。接着以“可”表转折说明我国学校教育中价值教育的缺失,最后指出这种教育是不成功的。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教育应该受到重视。A项未提到“价值教育”,C项“主要体现”的表述在文段中没有依据,D项本身说法有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4由于体制性障碍、城乡利益冲突以及农民工知识技能不足等原因,农民工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是没有真正融人城市社会的城市居民。当前,农民工家庭面临着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三种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社会融合问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
B. 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城乡二元体制是因素之一
C. 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D. 农民工需要在经济、制度、文化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参考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文段没有关于农民工生活方式的论述,C项无中生有,当选。
45实名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新世纪以来,在中国以各种理由广泛推行,并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管理部门在推出实名制时,都有着合理的逻辑和美好的初衷——从最初的维护社会诚信.到现在成为各部门“维稳”的良药。但实名制的推行多数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事实上,回望近年曾引起关注的种种实名制中,真正效果良好,实现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大部分实名制在热闹过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实亡,有的进退两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实名制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手段影响非常广泛
B. 实名制正面临着被滥用的危险
C. 现阶段施行条件的不成熟导致大部分实名制难产
D. 大多数实名制实施效果甚微,难遂初衷
参考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实名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使用范围非常广,接着指出推行实名制虽有良好的初衷,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具体表现为实现了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的不多,大部分实名制都已名存实亡。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D项。A项不是文段的重点,B项“被滥用”、C项“施行条件的不成熟”在文中都没有提及,排除。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