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判断推理 |
第 5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9 页:数量关系 |
第 11 页:资料分析 |
第 13 页:常识判断 |
56宗教有可能是教条的,政治经常被意识形态化,理性必须要求是逻辑的,只有文学具有这样的特权——它可以是________的,它提倡对话,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的________性,教给我们爱、恨、热情、公正、同情,并催促我们将之转变为行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偏不倚 客观
B. 事无巨细 多元
C. 面面俱到 无限
D. 模棱两可 复杂
参考答案:D
解析:宗教的教条、政治的意识形态化、理性对逻辑的严格要求都具有一种排他性,即宗教的教条排斥了不信教的,政治的意识形态化挑起阶级斗争,理性的逻辑性否定了感性的人群。所以第一个空要表现出文学的兼容性,“模棱两可”最为合适。第二空中“复杂”也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D。
57环保主义者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与专制主义者对待经济的态度________。两者皆旨在以最优的、集中支配的发展规划,来________世界自由自发的演化。这种方法论,如专制主义一样。是乌托邦式的,其结果与初衷完全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改造 背道而驰
B. 大同小异 阻碍 分道扬镳
C. 不谋而合 取代 南辕北辙
D. 如出一辙 促进 事与愿违
参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大相径庭”表示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由第二句“两者皆”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要表示环保主义者和专制主义者的做法存在共性,排除A项。“事与愿违”本身含有事实与愿望相反的意思,填人句中语意重复,排除D。第三空体现的是结果与初衷相背离。“分道扬镳”表示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与句意不符,排除B。故本题答案选C。
58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 地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 ;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含英咀华 品味 领悟
B. 不求甚解 品尝 欣赏
C. 走马观花 体会 探究
D. 囫囵吞枣 吟味 深究
参考答案:D
解析:由句意可知,句中的“三遍”之间为递进关系,故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粗略、大概”之意。“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与句意不相符,排除A。“品尝”多与食物、味道搭配,修饰“书”不当,排除B。“体会”与“吟味”相比,“吟味”的境界更高一层,更契合语境,排除C。“探究”指深入研究某个问题,把原因找出来,题干并不存在找原因的问题,故“探究”用在此处不当。且由“一句一句想着读”可知,第三空选“深究”合适。因此本题选D。
59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
B. 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
C. 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
D. 批评政府不能靠煽动民众情绪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论点“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其后以具体事例展开论述,佐证此论点。“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与论点符合,故答案为C。
60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最早的地震仪,称为候风地动仪。它全部用精铜铸成,外形很像一只带盖的凸肚茶杯,中间的椭圆形球表面铸着八条龙,龙头对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8年.我国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
根据以上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国家
C. 最早的地震仪的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D. 候风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位
参考答案:C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可知,A项正确。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B项正确。最早的地震仪出现在公元132年,距今不到两千年,故C项错误。候风地动仪的八条龙对准的是八个方向,这八个方向是大致方位.而不是精确位置,由此可知,候风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位,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
61一般而言,史学家对史料有兴趣,文学家对铺张场景、__________气氛有兴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爱好文学的人读不下去;太史公写的“鸿门宴”,史学家认为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烘托 有失偏颇
B. 制造 不忍卒读
C. 描绘 堪为典范
D. 渲染 不足奉法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解答。题干说,因为史学家与文学家感兴趣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如同文学家读不下去《资治通鉴》这样的史料一样,史学家也不认同太史公写的“鸿门宴”。故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该表示不认同的意思。“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恸人。其与“堪为典范”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C。再看“有失偏颇”与“不足奉法”,前者强调不公正,后者强调没有可值得借鉴的,即不认可。由此可知,本题选D。
62现实与虚构的__________让我们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看到了一个虚幻与现实交错构成的现代伦敦。魔法与现代科技在一个__________的伦敦找到了奇妙的契合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融和 海纳百川
B. 邂逅 包罗万象
C. 交汇 光怪陆离
D. 碰撞 鳞次栉比
参考答案:C
解析:“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虚幻与现实交错”产生的梦境一样的场景,用“光怪陆离”来形容恰当。且第一空填“交汇”也与后文的“交错”对应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63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__________,反而越来越__________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式微 凸显
B. 衰退 凸显
C. 式微 显现
D. 衰退 显现
参考答案:A
解析:“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在此形容“中华文化的遗传”,应选“式微”。故排除B、D。“显现”与“凸显”相比,“凸显”表义程度更重,与“越来越”表达的递进含义也相符。故本题答案为A。
64无论官方如何解释“东方之门”的文化________,很多人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外形类似“秋裤”?审美取向固然见仁见智,一味求大倒折射出________的政绩冲动,________也说明事前决策并未充分吸纳民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底蕴 好大喜功 聚讼纷纭
B. 韵味 急功近利 各执己见
C. 内涵 好高骛远 异口同声
D. 气息 高瞻远瞩 众说纷纭
参考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根据横线后的“政绩冲动”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含贬义的词语。“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本身含褒义,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再看第三空,由“也说明事前决策并未充分吸纳民意”可知,民众的意见应是不统一的,C项的“异口同声”与此不符,排除。第一空中,看似A、B两项均可填,但是分析可知,与“韵味”相比,“底蕴”的程度更深,更符合句意,且“文化底蕴”为常用搭配。“好大喜功”形容“政绩冲动”也贴切。故本题答案为A。
65智慧的获得需要缘分,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 。也许某一天看见一个孩童天真的笑脸,看见自家院子里一朵海棠花开,你突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了悟了生命的智慧,便开启了生命的自主自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醍醐灌顶
B. 无欲则刚
C. 大彻大悟
D. 如梦初醒
参考答案:A
解析:关于获得智慧的过程,文段强调了两点:随缘、突然。只有“醍醐灌顶”符合文段所指。“醍醐灌顶”形容听了高人指示突然顿悟。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