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4 页:常识判断 |
第 6 页:数量关系 |
第 8 页:图形推理 |
第 9 页:定义判断 |
第 10 页:类比推理 |
第 11 页:逻辑判断 |
第 12 页:资料分析 |
11在碳纳米管的研究问题上,当国外把主攻方向放在小直径时,我国科学家却_____,瞄准了超长纳米管的合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辟蹊径
B. 离经叛道
C. 标新立异
D. 推陈出新
参考答案:A
解析:“离经叛道”指背离正统的思想和传统。“标新立异”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这两个成语均与题干语境不符,排除B、C。“推陈出新”指对旧事物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的方法或风格。句中说的是中国科学家在碳纳米管研究问题上的创新,未涉及“推陈”的问题,故选“独辟蹊径”更贴切。本题选A。
12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_______了我国基础学科探索的深入,_____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_____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_____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形成,特别是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动 带动 促进 加速
B. 加速 带动 推动 促进
C. 促进 加速 带动 推动
D. 带动 推动 加速 促进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第三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涉及的是一个周期问题.只能是快或慢,“加速”最贴切。故本题答案为D。
13幸福是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且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全社会的价值准则,很难用它来评价政策和制度;它很难当做社会制度设计的目标。如果说GDP这个评价标准过于褊狭,那么用幸福感来取代GDP作为评价标准,可能过于虚幻。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
A. 幸福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很难成为社会制度设计的目标_____
B. 作为评价标准,GDP比幸福感更适合
C. 以幸福感取代GDP作为评价标准不具有可行性
D. 量化分析的复杂性决定了幸福感不能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准则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明幸福本身的特点使其难以作为价值标准的事实,然后以假设句式将GDP与幸福感进行对比。点明了幸福感无法取代GDP作为评价标准的观点,与此相符的为C。B项是干扰项,由尾句可知,GDP这一标准本身存在问题且文段将两者作对比是为了说明幸福感不能代替GDP,并不是说GDP更适合,排除。A、D项为文段论述观点的论据,非主旨所在。排除。
14葡聚糖是现在人气极高,食品科学和工业界很看好的一种可溶性纤维。某些葡聚糖也似乎对于增强免疫力更有效果——但是任何的膳食纤维都会对健康大有裨益。与其花大钱去买“特别的”“增强免疫力”的纤维,多吃一些经济实惠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不是更划算?
根据上文推断,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
A. 葡聚糖在众多膳食纤维争夺战中如何获胜
B. 消费者如何选择膳食纤维
C.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种类
D. 膳食纤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葡聚糖是业界很看好的一种可溶性纤维,某些葡聚糖也似乎对增强免疫力更有效果的事实,接着以“但是”作转折,说明任何膳食纤维都会对健康大有裨益。建议人们多吃一些经济实惠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接下来,自然要围绕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展开论述,选项中只有C提到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正确选项。
15“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谦受益”与“满招损”
B.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B
解析:由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是针对-文段中的悖论而提出的解决方法。文段中悖论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A项是关于“自满和谦虚”的问题,C项是关于“积累和作为”的问题,D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均与文段无关,排除。“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对应“知其然”,“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对应“知其所以然”便可破解悖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决定 提升 息息相关
B. 确定 飞跃 休戚相关
C. 衡量 提高一脉相连
D. 评估 发展 唇齿相依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三空人手。末句是说产业效益的大小受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的影响。一脉相连:形容血脉传承的密切关系。唇齿相依:比喻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依存。产业效益与影响因素之间显然不是血脉传承或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排除C、D。“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但“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问的关系,而“息息相关”则不仅可指人,还可指物,故应选“息息相关”。第二空中,“产业提升”为固定搭配。本题选A。
17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据专家研究,花生在生长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黄曲霉菌,包括在地里生长期。世界各国科学家公认,黄曲霉菌毒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它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只能沉积在肝细胞中。当黄曲霉菌毒素沉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力,便会引起肝脏的损伤。甚至诱发肝癌。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文段通过对花生极易诱发肝癌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花生的营养价值
B. 花生在生长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黄曲霉菌,尤其是在地里生长期
C. 人体对黄曲霉毒素有一定耐受力.超过限度才会诱发肝癌
D. 黄曲霉菌毒素是最强的致癌物.很多癌症的发生都与其相关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花生的营养价值”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原文说的是“包括在地里生长期”,B项把“包括”偷换为“尤其”,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原文只说“黄曲霉菌毒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由此不能得出“很多癌症的发生都与其相关”,排除D。本题答案为C。
18世界文明的形成,像海洋的形成,许多小溪小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正如——,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虽复杂,但也简单的道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
B. “水流千里归大海”
C.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D. “积细流以成江海”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先用海洋的形成、叶脉的状态来比喻世界文明的形成,由此得出结论,“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虽复杂,但也简单的道理”,即一个朴实的小事物也能昭示一个复杂的大道理。为保持语意的连贯,横线处应填一句与此意思相同的句子,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体现了以小见大的道理。故答案选A。
19批评的重要性无需置喙。没有批评就没有建设,没有文艺批评,就没有创作水平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没有批评就没有学术,就没有创作,因为文艺批评是文艺机体的免疫系统,批评家扮演着啄木鸟的角色。与此同时,在批评与反批评中,双方互相砥砺,在争鸣与论辩中,可推动思想发育与进步。然而,在现实中,文艺批评的价值被低估,批评家被标签化、被污名化。究其原因,既与批评家不自重有关,也与被批评对象不自知有关,欲重塑批评伦理,就需要回到原点,从重建批评秩序开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文艺批评是文学创作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
B. 文艺批评的价值被低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C. 重塑批评伦理应从重建批评秩序开始
D. 批评与反批评的相互作用可推动思想发育与进步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批评的重要性——没有批评就没有建设,没有文艺批评,就没有创作水平的提升,接着以“然而”做转折说明在现实中,文艺批评的价值经常被低估,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说明欲重塑批评伦理,须从重建批评秩序开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教师是今天最需尊重的职业,也是人性最为光亮的群体,却又是权利需要保护的对象。一些教师群体的待遇福利较差,健康权与休息权得不到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很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比如,说到教育腐败,很多人会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其实腐败的多是教育官员,而不是普通教师。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改革长期滞步不前.应试教育无法完成向公民教育转身,也造成很多教师无法摆脱权力干预,无法从陈旧保守的价值观中走出来,甚至造成很多教师精神人格的“分裂”。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教师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B. 教师是需要尊重的群体
C. 应试教育是很多教师精神人格“分裂”的原因
D. 教师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教师是今天最需尊重的职业j也是人性最为光亮的群体,却又是权利需要保护的对象”,接着通过一些教师群体的健康权与休息权得不到保证,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应试教育会造成很多教师无法摆脱权力干预,甚至造成精神人格的“分裂”来说明教师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即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