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 |
第 4 页:数量关系 |
第 6 页:图形推理 |
第 7 页:定义判断 |
第 8 页:演绎推理 |
第 9 页:类比推理 |
第 10 页:常识判断 |
第 12 页:资料分析 |
11王国维读书治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对一个问题,总是先__________地收集资料,然后__________地予以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从而达到对这一问题深刻的认识。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谨慎 抽丝剥茧
B. 全面 独出心裁
C. 广泛 条分缕析
D. 仔细 分门别类
参考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独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对应“最后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可知,前文说的应是进行仔细、谨慎地分析。故“独出心裁”不合句意,排除B。“条分缕析”指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已经含有“分析”的意思,填人后与后文的“予以分析”重复,故排除C。再看第一空,形容的是收集资料,“谨慎”意为慎重,小心。比较而言,“仔细”更适合形容收集资料。故答案为D。
12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______,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______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脚踏实地 坚守
B. 亦步亦趋 守望
C. 实事求是 构筑
D. 勤勤恳恳 开辟
参考答案:A
解析:解析:“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指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由题意可知,第一空应填褒义词,故首先排除B。与“遥望星空”最对应的是“脚踏实地”。故本题答案选A。
13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之书,不同年龄读有不同年龄的体会,不同境遇读有不同境遇的领悟。小时候背诵经典,可能还不能领会其中要旨,但是背熟了,就成为一个人知识积累的一部分,长大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会慢慢领会其中的精髓。这就是所谓“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的道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 经典何以为经典
B. 经典能常读常新
C. 经典阅读具有阶段性
D. 经典的精髓需慢慢领会
参考答案:B
解析: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经典之所成为经典,是因为常读常新。后面通过引用名言、举例等方法来论证什么是常读常新,即不同年龄、不同境遇阅读经典会产生不同体会与领悟。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谈论的是经典具有常读常新的性质。正确答案是B。
14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忘记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忽视民族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就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伤害。因此,从学术指导思想上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的种种传统加以认真清理总结.使“国学”研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要求的正确道路健康发展.已成为文化领域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B. 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传统的清理总结刻不容缓、
C. 民族文化是传统“国学”研究的精髓
D. “国学”研究需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解析:文段先阐述文化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说明忘记民族文化的根本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伤害,由此引出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传统清理总结的紧迫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早在20世纪初年便已形成的“国学”这个学术概念,还能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其中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应不应该被排斥在“国学”这个学术概念之外?在这里,还包含着关于“国学”、关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观念,即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将“国学”、将“中国文化”理解为与“西学”、与“西方文化”毫无瓜葛的两个绝缘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不应当绝对地排斥这个学术概念,而应当对这个学术概念做出新的阐释、新的理解和新的把握——这就是我要提出“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理由。
这段话关于“新国学”的主要观点是( )。
A. “新国学”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初年便已形成
B. “新国学”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C. “新国学”与“西学”是两个绝缘体
D. “新国学”应有更大的包容性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新国学”要想适应当前的需要,不应该排斥中国现代文学.不应该与“西学”完全对立,也就是说应该更具包容性。本题答案选D。
16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Et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 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 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揭示建筑的木结构相对于石结构具有的独特优势
B. 比较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居理念上的差异
C. 阐明中国人钟情于现世的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D.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而非石结构的原因
参考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与古代欧洲石结构建筑的对比,说明古代中国建筑采用木结构的原因,即中国人钟情于现世,石结构的建筑需耗时长久,而木结构则具有施工便利的特点。A项对比的是建筑采用的两种结构。没有提到“中国古代建筑”,排除。B项“人居理念”在文中不曾涉及,属无中生有,排除。C项“建筑风格”的含义过于宽泛,文段只是说“建筑结构”,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7美无处不在,然而它却总需要人去发现,不然,它就将永远__________ 于黑暗之中或在我们的感觉之外而默无声响地白白地流逝着;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它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__________ 的文字昭示于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失 修订
B. 潜藏 斟酌
C. 消逝 修饰
D. 沉没 出现
参考答案:B
解析:由“美无处不在,然而它却总需要人去发现”可知,如果不善于发现,那么美将隐藏或消失在不可见之处,后文已用“流逝”,故第一空应填人具有隐藏含义的词语,排除A、C;文学家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发现的文字,必然是经过反复揣摩推敲的文字,故“斟酌”用在此处更恰当,因此答案为B。
18轻轻行进在这古镇小巷里,任自己的脚步声__________ 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此刻真想把自己融入古镇,去感知古镇那千年不息的__________ ,而这种感知却由此处的和平书院触发而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荡 脉动
B. 飘荡 魅力
C. 飘扬 心跳
D. 回响 气息
参考答案:A
解析:解析:“飘荡”有飘浮的意思,不强调来回、反复。古镇小巷里的脚步声不可能上下飘浮,故排除B。“飘扬”,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一般指具体的事物,故排除C。第二空感知千年不息的“气息”远不如“脉动”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A。
19戏剧不仅善于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地展开故事,在对话中__________地刻画人物,而且善于在对话中悄悄地__________矛盾与处理问题。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栩栩如生 暴露
B. 无声无息 设置
C. 不露声色 展现
D. 悄然无声 制造
参考答案:C
解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无声无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不露声色: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悄然无声: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B、D两项强调的都是“无声”,与前文的“对话”矛盾,排除。“栩栩如生”可用来形容被刻画的人物,却不能形容“刻画人物”这个动作,且“悄悄地暴露矛盾”也搭配不当,排除A。“不露声色”与前文“不知不觉”相对应。“展现”也符合句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简-奥斯汀的小说中有着__________ 的社会观察、__________ 的言辞和一些愚笨、可憎的人物,这使她获得了众多“粉丝”,其作品的吸引力__________ —到今年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已经出版了200年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刻 妙不可言 经久不衰
B. 敏锐 妙趣横生 经久不衰
C. 细致 诙谐幽默 历久弥新
D. 丰富 字字珠玑 历久弥新
参考答案:B
解析:“妙不可言”意为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不能用来修饰“言辞”,排除A项。“历久弥新”与“经久不衰”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弥新”,即更好,更有活力;后者侧重于“不衰”,即持久。由“已经出版了200年了”可知,句中主要说的是其作品的吸引力持久,故应选“经久不衰”,排除C、D两项。第一空中“敏锐”填入其中既与“社会观察”搭配.又符合简·奥斯汀的文学定位,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