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5 页:数量关系 |
第 7 页:判断推理 |
第 11 页:资料分析 |
第 15 页:常识判断 |
查看汇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文学大多数时候不是表现为__________、有条不紊、分门别类,不是__________着各种方法的一种固定的软件程序,而实在是源于生命内部的深刻感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步自封 包含
B.墨守成规 蕴含
C.按部就班 携带
D.层次分明 承载
参考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有条不紊”、“分门别类”构成并列关系,“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均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排除A、B。再看第二空,与后面的“软件程序”搭配,用“携带”更恰当。故本题选C。
2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B.中国亟须加强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建设
C.现今的“中国元素”只是传统文化元素
D.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指出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是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国要承担文化大国的责任,要赢得全球的真正尊重,就必须发展和创造现代文化。故文段意在说明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提高其国际影响力。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A、C、D项都只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故本题答案为B。
3法国人为什么会把雄鸡作为本国的象征?流行的说法是在拉丁语中“高卢人”与“雄鸡”两词的书写和发音正好相同,于是以高卢人为祖先的法国人自然地将雄鸡当作本国的象征。这种把法国象征的来源简单地归为文字游戏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其实,最早将法国比喻为雄鸡的是法国的敌人。在中世纪,雄鸡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自负、易怒、好斗、爱虚荣。即使是在法国人自己的作品中,如《列那狐传奇》,雄鸡也常常遭到狐狸的欺骗或成为动物们的口中之食。因此,法国的敌人巧妙地将法国国王和他的臣民比喻为雄鸡。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法国人为什么喜欢雄鸡
B.雄鸡形象负面意义产生的原因
C.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雄鸡形象
D.法国人如何赋予雄鸡新的含义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把雄鸡作为法国象征的来源简单地归为文字游戏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然后又指出最早将法国比喻为雄鸡的是法国敌人。作为引言,读者后面最想知道的是法国为什么会将雄鸡作为自己的象征,因此后文应该讲述的是法国人如何赋予雄鸡新的含义,使之成为自己的象征。故本题答案为D。
4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书法意象神髓
B.艺术意象体味
C.书法属性特征
D.艺术想象神髓参考答案:A
解析:最后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神”二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关键词——“意象’’“神髓”,再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可知本题答案为A。
5当下的文化娱乐样式不可谓不多,流行风一阵接一阵,但是文化娱乐的品质却在不断下降,娱乐中的真诚、温暖和亲密正在 __________、稀释和丑化。让我们感到十分无奈的是,这种泛滥的所谓热点,__________ ,不可一世,仿佛要__________ 人们的生活。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萎缩 甚嚣尘上 主宰
B.衰退 满城风雨 蚕食
C.消逝 沸反盈天 充斥
D.减少 争长论短 填满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填人词语与“稀释”、“丑化”构成递进关系,“消逝”程度过重,排除C。第二空.根据句意.所填词语应与“不可一世”意思相近。“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争长论短”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不合文意,排除D。“满城风雨”与主语“热点”不搭配,排除B。第三空,“主宰”恰好对应前文的“甚嚣尘上”、“不可一世”。故本题答案为A。
6少制造垃圾和污水及公交出行等,当然是更环保、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会反对。但人的行为有另一套逻辑,政府再怎么大张旗鼓宣传,环保人士再怎么身体力行,也不如请来价格机制的大神,让人的自利行为与环保目标有效匹配起来。在此基础上,社会舆论和社会组织就可以锦上添花起作用了,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就会慢慢扩散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推行价格机制是实现环保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B.环保工作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C.社会舆论与环保人士的环保效果不如价格机制
D.价格机制是社会舆论与社会组织起作用的基础
参考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中“但人的行为有另一套逻辑……也不如请来价格机制的大神,让人的自利行为与环保目标有效匹配起来”为主旨所在,即文段意在说明价格机制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B项是文段的一个次要观点,C项是文段的一个论据,D项脱离了文段的主题——“环保”,均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7端午节之所以物化为“粽子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固然是一种“删繁就简”,是一种退守: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却是一种无奈的、被动的选择。我们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往往习惯于“刺激消费”这样的路径依赖,而拙于补充一些新鲜的、健旺的文化元素,以替代那些日渐消逝的传统仪式和内容。其实,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以及浸润世道人心,关键还是要多一些具体内容的填充,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多一些精神价值的倡扬,惟其如此,方才有可能经由一点点的文化建树,走出传统节日的物化迷途。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有序地传承传统文化才是传统节日的精髓所在
B.端午节物化为“粽子节”是一种无奈、被动的选择
C.传统节日的传承应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
D.传统节日走出物化迷途刻不容缓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端午节物化为“粽子节”是一种无奈、被动的选择,接着说明我们在对待传统节日上存在误区,最后由“其实”点明其观点——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关键是要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这样才可以走出传统节日的物化迷途。B项仅停留在端午节上,范围过窄,排除,A、D两项没有体现出“文化元素”这一关键词,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8一个行业的__________发展可以重创一个国家的经济,__________社会危机,这不是奇迹,而是房地产经常干的事情。比如曾经在美国,在日本,在阿根廷,在西班牙——或许还有不久之后的中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畸形 引爆
B.不良 衍生
C.反常 滋生
D.歪曲 引诱
参考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引诱”与“社会危机”不搭配,排除D。再看第一空,“行业的反常发展”搭配不当,“反常”通常与“现象”、“行为”搭配,排除C。对应“重创”、“奇迹”,可知第一空填程度比较重的“畸形”比“不良”更恰当,同理,第二空填程度较重的“引爆”也比“衍生”更契合句意,因此本题选A。
9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想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先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对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将研究聚集于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
B.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C.相信过去的人们以自己特殊的生存策略开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D.寻找和掌握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并以这种“客观真理”来解释和改造社会
参考答案:B
解析:划横线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文段肯定了先人在历史研究中的努力,指出最令人激动和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挖掘出事件背后先人们所经历和体验的人类生存状态。故理解生活的意义,是“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去探究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回答”也与“终极答案”呼应。故本题答案为B。
10在整个“庄园会晤”期间,奥巴马没有使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表述.而是说中美要开启“新型合作模式”,有关学者表示,奥巴马不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表述并不奇怪。一方面,他不希望给外界造成中美两国“平起平坐”的印象.美国也不会真正给予中国“平等”地位,同时他还要顾忌到盟国的感受。“美国不会轻易接受任何对自己有约束的定位,但奥巴马也不能明显反对中方的这个概念,所以提出‘新型合作模式’的说法。”
文段主要讨论的是:
A.奥巴马缘何不使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
B.奥巴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重视
C.美国不会给予中国与其“平起平坐”的同等地位
D.美国不愿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到其与盟国的关系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一开始便说,在“庄园会晤”期间,奥巴马并不使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然后通过“有关学者表示……一方面……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奥巴马不使用这一概念的原因。B项本身说法错误:C、D项只是奥巴马不使用这一概念的原因之一,不全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